“快的軟件將在北京試點免費接送50歲以上有出行需求的中老年人。”前不久,支付寶官方微博的一則消息再次給出租車市場攪起波瀾。從打車神器到互聯網金融的各種“寶們”,互聯網的每一次創新都帶來了“鯰魚效應”,激活了市場,也給行業秩序和監管等帶來不小挑戰。
互聯網戳中了誰的軟肋?它將帶來哪些挑戰?兩會上,代表委員展開熱議。
“很多人、很多產業進入互聯網就再也出不去了,它的魅力就在於不斷隨著市場改變、不斷改變著市場。”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CEO雷軍認為,互聯網能在一定程度上“攪局”成功,“秘訣”在於迅速創新,讓用戶受惠。
在不少人看來,互聯網戳中的是市場軟肋。它用更加貼合用戶的創新和更低廉的成本迅速打破了傳統的利益格局,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繼小米手機風靡全國之后,小米盒子的推出打破了傳統電視依賴機頂盒的格局,用戶可以實現電影娛樂的隨時點播﹔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各類“寶”的誕生,也讓消費者擁有更多短期理財的選擇……
“我不斷接到銀行和証券、保險等公司的合作電話,這就說明互聯網金融給用戶帶來實實在在的影響。”全國政協委員、百度CEO李彥宏說,特別是在零售業,電商的崛起已經完全改變了用戶的消費習慣和零售業的格局。簡單、便捷、低成本,是互聯網受到用戶“青睞”的三大法寶。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招商銀行前行長馬蔚華也表示認同。他以互聯網金融為例,認為這是“當前最具普惠性、覆蓋面和滲透率最強的金融創新”。“它降低了金融服務的門檻,為許多傳統金融難以覆蓋的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者提供了急需的金融服務。”馬蔚華說。
一邊是互聯網大舉進入更多領域,一邊則是對傳統行業規則的打亂。不少人將互聯網定義為“攪局者”,認為它的“入侵”會打破行業健康態勢,並且會帶來風險。
“當前余額寶等的做法,靠的是期限錯配賺取利差,很可能造成流動性風險,這些是互聯網企業不能控制的。”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黃澤民認為,互聯網是信息平台,信息以公開為前提,交易則是以安全為前提。信息平台做交易的事,會帶來風險。不久前比特幣的被盜,就給互聯網“攪局”敲響警鐘。
互聯網引發的憂慮,不僅存在於金融行業。“快速更新的節奏,對制造業而言是有風險的。”全國人大代表、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坦言,在家電行業,特別是智能手機、智能電視領域,更新的速度是過去的幾倍甚至幾十倍,“一個判斷失誤,就可能積壓庫存,甚至被淘汰出局”。
“雖然多數時候‘好力量’佔主導,但也不能忽視並且縱容‘壞力量’的存在。”雷軍代表說,互聯網力量也存在著野蠻生長的傾向,並不必然具有免疫功能。
多數代表委員認為,這種“壞力量”主要是不正當競爭和安全風險帶來的。
“互聯網行業很多不規范的行為,政府在制約和打擊不正當競爭上要有動作,否則行業風氣不好,將引發諸多問題。”李彥宏委員說。
隨著競爭環境日趨激烈,企業間的摩擦也不斷升級。互聯網企業之間從不斷上演“口水戰”到“訴訟戰”,行業的競爭秩序和對創新的保護仍需規范。
馬蔚華委員認為,在互聯網時代,推進信用體系建設迫在眉睫。“政府各有關部門應通力合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個人與企業信用基礎信息數據庫,並對擾亂秩序的行為實施重罰。”他說。
黃澤民等多位代表委員建議,建立網上網下統一的監管標准,健全法規和行業守則,加強對互聯網的風險監管,保護網民和企業的利益,並制定出台國家網絡安全戰略,加強互聯網治理頂層設計和統籌,有法有規解決互聯網安全問題。(記者張辛欣、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