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紅崗在家中觀看自己的述廉專題片
19位“一把手”上電視述廉
“我現在在縣城有一套住房……我的愛人在縣教育局教研室工作,我的女兒還在上大學……”20日晚7時50分,陝西省高陵縣電視台播出的《向人民述廉》節目中,該縣灣子鎮黨委書記藥紅崗出現在電視畫面中,面向全縣30萬群眾,公開介紹自己的住房、配偶及子女基本情況。原來,在10月底召開完領導干部述職述廉大會后,高陵縣紀委再次下發通知,在全縣選出10個主要委辦局局長和9名街鎮黨委書記共計19名黨政“一把手”,通過上電視、網絡公示的形式,再次公開述職述廉,同時公布監督投訴熱線,接受群眾的監督和舉報。
黃金時段每天播出“一集”
據高陵縣紀委副書記張軍祥介紹,選取的委辦局包括縣財政局、建設局、教育局、衛生局等,均是和群眾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此外,高陵縣一共就有10個街鎮,這次公開述職述廉,要求9名街鎮黨委書記全都參加。目前縣電視台已經為19名“一把手”錄制完述職述廉的片子,從上周開始陸續播出,每晚1人。“我們選取的播出時間,是在《新聞聯播》和《高陵新聞》后播出,正好是黃金時段,這樣能有更多的群眾看到。”張軍祥說。
面向全縣群眾誰敢說瞎話
實際上,節目很簡短,總共隻有5分鐘左右。雖然隻有幾句簡短的介紹,但這卻是高陵縣此次創新之舉的最大亮點所在。藥紅崗說:“在電視上述廉,隻要看到的人都能夠監督,誰還敢說瞎話?”張軍祥坦言,要求述職述廉的領導干部在電視上公開住房、配偶及子女情況,對於領導干部來說,應該是“很有壓力”,為了讓這次公開述職述廉能夠真正面向全縣群眾,縣紀委特別開設了監督熱線電話。張軍祥說,全縣大概30萬人,一旦有人被投訴或舉報所述內容與事實不符,縣紀委監察部門將進行調查和處理。[詳細]
周口市教育局長張學成電視問政畫面
河南周口:“一把手”被問得當場冒汗
今年1月以來,周口市開展此項“電視問政”活動,截至目前已有16名市直單位的“一把手”接受這樣的“現場直播”。其中,不乏有些領導干部“被問得直冒汗”。對此,全國紀檢監察標兵、周口市紀委書記楊正超說:“我看你就該冒汗,沒有你的冒汗,哪有你委局機關干部工作作風的進步?哪有你委局機關行政效能的提升?”[詳細]
湖北武漢:“火藥味”十足 官員“坐不住”
11月7日,2013湖北政風行風評議第二場活動,現場充斥著濃濃的“火藥味”。湖北省民政廳、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湖北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四家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接受問政。現場主持人和評議團“步步緊逼”,讓不少官員“坐不住”。此外,3年來,武漢市糾風辦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分配、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先后舉辦了19場電視問政活動。[詳細]
江蘇南京:“我們不聽宏觀,隻聽實際措施”
10月21日,南京市2013年“向人民匯報”述職評議多媒體聯動直播活動現場,該市10個部門和單位陸續走進電視直播室現場述職,在聚光燈下接受民主評議,現場火藥味很濃,市民問得一個比一個犀利,官員應答不免有些緊張,有的權力部門負責人被“問”得大汗淋漓面紅耳赤。而在評議期間,領導發言還被打斷,主持人直言,我們不聽宏觀,隻聽實際措施。一年一度的“向人民匯報”,是政府部門的大考,更成為人民群眾問政的重要平台。[詳細]
湖南郴州:連環問政,多名官員當眾致歉
10月16日,湖南省郴州市舉行“為民辦實事”專場電視問政,將當地記者暗訪發現的食品衛生、醫療保障、交通出行、社會治安、危房改造、城鄉環境等諸多民生問題直接搬上電視,讓官員零距離直面專家、企業代表和百姓,回應各方“質詢”。面對現場代表的尖銳提問和嘉賓的辛辣點評,多位官員不得不當眾多次道歉,承諾迅速整改。[詳細]
“電視問政”畫面
官員電視“晒房”節目能播多久?
官員電視“晒房”,被輿論普遍看作是官員財產公開的新探索。高陵的電視“晒房”,無論是公開的內容還是公開的渠道,都有突破。其實,對於一些地方的改革新舉措,最值得擔憂的不是開始的不完美,而是能否堅持長久。近年來,類似的局部試點已見得不少,然而在一鳴驚人之后,又偃旗息鼓,除了試點本身是新聞外,並未見對哪位官員有什麼實質影響,也未看到更進一步推廣的可能,有些甚至早已“倒退”。[詳細]
“向人民匯報”只是“看得過癮”?
要說好看,武漢的電視問政才是真的驚心動魄,連電視機前的人都為官員捏把汗,其收視率甚至超過了熱播電視劇。官員大考過后,記者調查發現,電視直播上提出的道路殘破問題,3個月后仍是濤聲依舊。洛陽電視問政也很激烈,可事后調查發現有8個問題沒有解決。該市作風辦負責人說,電視問政絕不是看著過癮。電視問政不是“一錘子買賣”,讓官員“出汗”的目的是為“排毒”,質詢的目光除了盯現場,更要盯著場外看落實。[詳細]
“標准答案”成為新形式主義?
在電視問政中被“問倒”的越來越少了,干部們回答問題的“技巧”越來越高了,但如果都在用“標准答案”對付問政,新的形式主義就可能出現。電視問政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能不能實打實地解決問題,應該是評價問政成功與否的唯一標准。比“標准答案”更值得注意的是,現場熱鬧,會后冷清,承諾“高度重視、立即解決”的問題得不到落實,這種“套路”更容易影響百姓對電視問政的信心。[詳細]
電視問政少冒汗,平時就得多流汗
檢驗官員的政績好與差,標准隻有一個,那就是群眾滿意不滿意。要讓群眾滿意,就得把心用在工作上,為人民謀利,不論是大事小事都得做真做實,尤其是要關注群眾的熱點難點。要做到這一點,就得沉下去,身先士卒,把群眾的所需所求放到第一位。也就是說平時得多下工夫,多流汗。平常“多流汗”,情況明,解決問題及時,就能對群眾所提的問題“胸有成竹”,對答如流,輕鬆對待。[詳細]
把“評價話筒”交給百姓才能“問得久”
其實除了電視問政還可多個渠道問政,比如網絡問政、電話問政、信函問政等等。總的說來無非兩條渠道:一是“民問”,一是“問民”。即老百姓可以通過各種平台隨時問政反應問題質詢問題點題﹔主管部門或職能部門也可常下去調研問群眾答不答應滿不滿意。以民為本,拜民為師,積極踐行群眾路線,問政就能取得最優效果。讓電視問政真正問得好、問得久,關鍵還在於完善制度,把“評價話筒”真正交給群眾。隻有將選擇權和評價權交給群眾,電視問政才能離群眾更近。[詳細]
專家把脈,建議建立問政之后追問機制
除了電視問政的即時性外,問政功夫更應在熒屏外。問過之后是狠抓落實,要有問題落實時間表,要有追蹤檢驗報道,而且還要常態化問政。專家認為,電視問政是“治庸問責”的延伸和拓展,使政府“一諾千金”、績效考核透明公正,有利於提升政府公信力,干部的能力和素質。他建議,要增加“問政”的頻率,同時向網絡、微博等多種形式延伸,將輿論監督與制度監管結合起來,建立“問政”之后的“追問”機制、落實責任長效督查機制。[詳細]
防止曇花一現,有賴更高層級制度發力
類似“電視問政”這種形式,一些零星、散發的探索往往難以堅持下去,雖然贏得一時叫好,但在行政體系內,卻沒有產生良性回饋。所以,如何防止基層反腐探索曇花一現,還有賴更高層級的制度發力。這次三中全會的改革《決定》特別提出,要“推行新提任領導干部有關事項公開制度試點”。這句話言簡意賅,如果在接下來的改革中,“新提任領導干部”具體所指什麼級別、“有關事項”涵蓋哪些內容、“公開”通過什麼渠道等問題,進一步獲得清晰的制度界定,或許人們就不必擔心電視問政“節目”隻能看一時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