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
十八屆三中全會吸引全球關注
“三中全會(公報):這個時刻終於來了。”12日傍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迅速刊登了三中全會公報發布的消息,透著望眼欲穿之感。報道稱,過去4天,一直盯著新浪微博、《人民日報》和央視新聞廣播,試圖尋找會場上在討論什麼的信息。
美國《全球郵報》12日稱,十八屆三中全會周二在北京閉幕,中國經濟未來方向的決定對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有潛在影響。
中國今后十年改革總部署
英國廣播公司(BBC)12日關注了三中全會閉幕的消息。BBC稱,《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會議最重要的文件,是“描繪未來中國改革的總路線圖”,這一文件被認為是中國今后10年的“改革總部署”。
英國《金融時報》認為,公報許多修辭與傳統相似,但具體措施可能涉及切實的改變。東京一位熟悉中國政治的華人學者說,按慣例,《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幾日內將公布。
外媒:中國將重視經濟領域深化改革
韓聯社12日報道稱,三中全會通過相關文件,未來10年中國國政運行的基調已經確立,那就是深化改革。而未來中國將進入自鄧小平開始改革開放以后更加深入進行改革的新時代。社會主義中國在歷經30余年的改革開放,在牢牢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同時,各種副作用也隨之而來,必須通過深化改革維持健康的肌體。
“被視為華爾街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羅奇11日接受CNBC採訪時說,“中國領導人不會在每個方面都做,但大家會看到哪些領域會有一些行動,這將是鼓舞人心的。”[詳細]
英國路透社網站頭版頭條
在眾多嶄新提法中,世界媒體關注最多的是,中國將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這被視為一種新的表述,是中國堅定走市場經濟道路的一個信號。公報還提到中國將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這在周邊國家中引發猜測。
亮點一: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俄羅斯之聲”說,在之前的中共文件描述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的是“基礎性”作用。俄紐帶新聞網12日報道稱,“中國選擇了市場改革方針”。分析人士認為,一些改革計劃將會受到強大阻力,包括地方政府或國家壟斷部門。[詳細]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問題專家安德烈·奧斯特洛夫斯基指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方案將給世界經濟帶來顯著影響。“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中國的進出口訂單影響著世界經濟的發展”。[詳細]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李成認為,中國的改革措施,將促進中國中等收入者投資和消費。“全球經濟都會因中國經濟轉型和升級版的經濟改革而獲益,因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階層消費市場,並會繼續保持增長。”[詳細]
西班牙《國家報》稱,三十年前,中國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三十年后,中國共產黨借本次會議的召開,宣布將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其目的是在公有化經濟為主導的前提下,確保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所起的“決定”作用。[詳細]
亮點二: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備受關注
《紐約時報》稱,公報宣布將設立一個新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以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報道稱,這個新委員會的中文翻譯與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同名,但沒有解釋這個新委員會的職責。
韓國《首爾新聞》12日報道稱,中國新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而未來該委員會很可能集中處理中國國家安全最現實的問題——周邊鄰國關系。特別是如何對待存在釣魚島爭端的日本,未來該委員會很可能會劃下“紅線”。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對美國的新型大國關系也將進一步得到強化。
《韓民族新聞》稱,三中全會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有些出乎意料,這似乎反映了中國領導層已經認識到周邊安保形勢的嚴峻性。目前尚不清楚該委員會的地位和具體組成,但應該和美國總統直屬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類似。
新加坡《聯合早報》同樣認為,宣布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是公報一大亮點。報道援引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的分析指出,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國際上扮演的作用越來越大,但是涉外決策分散,將涉外工作集中化是有必要的。[詳細]
亮點三: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
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副院長安德烈·卡爾涅耶夫表示,大會公報指出,中國將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小組,負責推進對改革的相關工作。此外,報告還明確指出,在今后的改革中將更多地依靠市場去分配資源,這些都表明中國政府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的堅定決心。
他認為,中國領導人對目前中國面臨的問題十分清楚,已經意識到必須將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提升到一個新的階段,並且已經開始著手解決這個問題。也許形成一個完整的可實際操作的機制仍需要時間,但中國領導人已經表現出了決心,是一種正能量。[詳細]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中國承諾深化改革
亮點四:城鄉二元結構 賦予農民更多權利
英國《金融時報》稱,另一項潛在極為重大的舉措承諾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目前的土地所有權制度使農民不能出售自己的土地。這制約了農民家庭在中國欣欣向榮的城市開始新生活的能力。公報表示,要“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英國廣播公司稱,如何解讀土地改革問題已經引發激烈辯論。在三中全會召開之前,人們對於會議給予農民更多土地使用權的期待很高。但是那些期望從全會中得到具體指令的人只是在公報中讀到兩句直接相關的內容:第一“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第二,“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 不同的媒體給出了不同的解讀。
法新社稱中國將“推動土地改革,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路透社直接引用公告的兩句話,而美聯社則用更為悲觀的語調稱會議未能作出土地改革的承諾。[詳細]
亮點五: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全會公報同時提出,將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並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公報稱,這套體系將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華爾街日報》認為,這說明中國政府相信到一定階段保護環境要比開採自然資源更加重要。
美國德克薩斯州南方大學終身教授喬鳳祥指出,建立生態文明體系,不僅是維護中國廣大人民群眾及其子孫后代根本利益的重大措施,也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對世界文明與發展的重大貢獻。“在改革走向深入發展的關鍵時刻提出建立生態文明的問題,體現了中國黨和政府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時代氣魄,”[詳細]
為中國改革深入發展指引明確方向
俄羅斯社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葉夫謝耶夫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又一個分水嶺,其目標是實現富民強國、社會和諧。一個強大開放、穩定和諧的中國,有益於地區發展和世界和平。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學者哈裡森說,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不僅對中國重要,對世界也很重要。中國歷時35年的改革現已進入深水區,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的重大決策,為中國的經濟轉型、改革深入發展指引明確的方向。[詳細]
中國自己“拿起手術刀”
在韓國《朝鮮日報》看來,此次三中全會中國能否自己“拿起手術刀”成為全球關注焦點,因為開創“中國2.0”時代,就需要鏟除過去35年間推行市場經濟改革引發的貧富差距、腐敗、低效率等副作用。卡塔爾《海灣時報》稱,中國如今面臨內外壓力。在國內,人均收入超過6000美元,這種情況下,中國人要求提高,希望有安全的食品、清潔的空氣、透明的政府、住得上房子、優質的教育、社會安全和平等的機會。與此同時,國際上呼吁中國承擔一個大國的責任的聲音日益響亮。[詳細]
體現中國領導人執政能力和理政智慧
波蘭著名政論家彼特·加濟諾夫斯基表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及其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策,體現中國新一屆領導人高超的執政能力和非凡的理政智慧。中國在經過30多年經濟快速發展、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后,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保持繼續發展勢頭,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詳細]
中國改革的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鑒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新一輪綜合改革思路,除了會給其他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機遇和紅利外,還將為它們提供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中國正在試圖找到自己的經濟發展模式。如果中國取得成功,這很可能開啟世界經濟思想的一個新紀元,”新加坡東南亞研究院高級訪問研究員約爾根·厄斯德姆·默勒說。前墨西哥駐華大使李子文認為,盡管每個國家都有自己不同的發展道路,但中國尋求可持續發展模式的經驗仍值得世界各國借鑒,就如同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初學習其他國家的經驗一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