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N种证件见证N种官僚与吃拿卡要
背景:广州政协委员曹志伟在长达3.8米的“人在证(征)途”画卷上,列出了中国人一生中的103种证件,直观展现市民办证的繁冗和不易。他带的另一张图,则将103种证件分为六类。办这些证件需经过18个部委局办,39个处室、中心、支队和所审批,盖100多个章,并需缴费。
新京报发表高地的观点:办证难的原因并不复杂,表面看是公共服务混乱,深层次原因则是行政壁垒所致,即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行政化、行政区域化,而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堡垒,造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办证人则在孤岛之间来回折腾。想要告别“人在证途”,逐步实现“一证行天下”,重点不在技术,在于观念,在于是否愿意打破条条框框的利益切割和权力限制。
湖南红网发表刁志超的观点:我们究竟有没有必要办理如此之多的证件?如果有,是否可以像网友建言的那样将其所有证件合并存放到一个芯片里,实现一证走中国?如果没有,那么个别证件是否应该取消?至少,畅通办证渠道,降低办证难度,让人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中国梦”的建设当中去,而不是像网友吐槽的那样“不是在办证,就是在办证的路上”。
小蒋随想:在某种程度上,有多少种证件,就说明有多少种关卡。在这些关卡之中,有些是社会管理所必需的,也有一些是为了设卡而设卡。而一旦涉及审批盖章,权力就具有了含金量,轻则可收“工本费”,重则公然吃拿卡要。现在的问题是,面一些不合理的关卡,被卡的群众虽有微词质疑,却只能乖乖就范。是否便民放权,是否取消乱设卡,似乎都凭管理者的“觉悟”。本例列出的103种证件,有多少会退出历史舞台,不妨拭目以待。
“拆二代”穷得就剩下钱是一种社会病
背景:“拆二代”群体走进舆论视线,这个群体多数是出生在城市近郊的年轻人,他们在继承了父辈们留下的房产,且实际拥有部分农村地产的情况下,恰逢城市发展机遇,由拆迁补偿实现一夜暴富。
北京晨报发表严辉文的观点:一些“拆二代”在暴富之后,心态也会随之而变,可能会出现人生的迷惘期,比比皆是的炫富、奢侈消费、厌学、不思进取的现象,尤其容易让他们迷失方向。“拆二代”当下面对的最严峻的问题恰恰是如何实现向现代城市人的转变。这是一个融入现代文明的过程。“拆二代”要想不被社会所边缘化,不被时代所抛弃,尤其需要“立起来”。“拆二代”现在有了以前求之不得的财富,正好可以为立志转型提供物质条件,显然只有追求知识、智慧和创新精神,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小蒋随想:部分“拆二代”暴富后陷入迷茫,其实是许多社会人理想缺失的一个缩影。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好好学习、找个好工作。而好工作的“核心标准”离不开钱,有钱才可以抱得美人归、满足“丈母娘的需求”买房买车、为后代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这一切的一切都与金钱相关,脱离不了物质满足的循环。在功利性的教育下,许多人缺少纯粹的理想,什么专业有“钱景”就热门,什么职业含金量高便“打破头”,就是佐证。在“向钱看”的大道上,如果幸福来得太快、一夜暴富,一些人确实会失去目标。不要只责怪“拆二代”穷得就剩下钱,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非功利性的目标与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