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观点1+1:老师“丢钱”赖学生,学生跳楼“心太脆”?

2013年12月17日13:3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先推“公交绿色出行”,后批“有事没事坐地铁”?

背景:北京将制定高峰时段地铁票价差别化方案,地铁“2元时代”或将终结,某专家对此的一席话引来争议。他说,“北京地铁低票价,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人利用地铁出行,不管有事没事”。

新京报发表敬一山的观点:有网友说得形象,谁“有事没事”花两块钱去把自己挤成一张相片?从根本上讲,正因地铁线路里程不够,运营能力仍然不足,才导致庞大客流无法分散,坐地铁变成“活受罪”。不看到这点,有的人却拿民众贪“低票价”的便宜说事,是认知错位,也模糊了核心议题。

华商报发表曾颖的观点:人们不喜欢涨价的原因有很多,而“专家”这个欠深思熟虑的表述,被人为放大到“恶毒”的地步。这种硬推归谬的用意,无非是想表达不愿意涨价的诉求而已。但2元钱坐满城,显然违背了市场规律。要支撑这种庞大的福利,必然挤占其他公共服务的投入。只有价格维持在一个企业自身能够正常运营,而民众也能承担得起的水平上,地铁才能最好地为公众服务。

小蒋随想:当初北京实行公交低票价时,所宣传的初衷就是鼓励人们多坐公交、绿色出行。如今,雾霾愈发严重,某些“砖家”却微词于坐地铁的人太多,实在是一种吊诡。说到底,公交运力不足是国内特大型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涨价根本不可能减少人们的公交出行频次。问题的本质还是,各种优质资源过多地集中于发达的大城市,许多外来人口扎堆儿于各直辖市以及首都,是“人往高处走”的必然。公交涨价或许能够缓解财政补贴压力,却无法改变大城市的拥挤现实。

老师“丢钱”赖学生,学生跳楼“心太脆”?

背景:广东江门一位小学老师发现抽屉里少了2000元,曾被派去办公室取东西的孩子成了怀疑对象,学校找孩子了解情况,警方也来调查。几个小时后,孩子跳楼。第二天,老师发现钱只是放错了地方,并未失窃。

京华时报发表姜泓冰的观点:成长中的少年,正是人的一生中最单纯也最脆弱的时候,因为他们已拥有敏感的神经,却还没有成年人的体力与理性可以涵容丑恶、懂得复杂、有一定的抵御和治愈伤害的能力。他们对这世界抱有人类间最本能的信任与信赖,也因此,对身边至亲近、至受信任者的怀疑与伤害,感受最烈、也易于偏激。从他们的角度看待眼前社会,有太多的怀疑与不信,太多的恃强凌弱而不是平等尊重,太多的冷漠与暴力。即便是爱,也常有最扭曲的表达。于是,虎妈们便可以逼问99分的孩子为什么会丢了最后一分;有了怀疑的老师,便能轻易为一个孩子贴上“偷钱”的标签。想要孩子长成积极、健康的阳光一代,先要有健康的成人社会,然后才会有健康的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蒋随想:我们总说要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但我们究竟教给孩子们什么?孩子们知道考高分才能上好学校,才能出国或找到好工作,才能赚大钱与“成功”。但对于生理与生命问题,我们的教育却犹如“一张白纸”。随之而来的是,每逢寒暑假后总有一拨“学生堕胎潮”,面对挫折与纠纷一些孩子选择以极端的方式对待他人与自己。当“大人们”可持续地微词于“80后”、“90后”乃至“00后”的时候,是否真正考虑过“孩子是成人世界的一面镜子”?不要总是试图以“个案”回避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教育的核心应是做一个善良、正直、有担当的人,而功利化的争名逐利已与此偏离太远,导致各种“先天缺失”。。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