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观点1+1:七成受访者“对机关厕所说不”所为何来?

2013年11月20日16:54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七成受访者“对机关厕所说不”所为何来?

背景:有调查显示,70%以上受访者愿意到快餐店借用厕所,其中半数人表示,首选肯德基或麦当劳。对于已实行开放内厕的政府机关,却几乎没人愿意去。

扬子晚报发表肖华的观点:在很多人的意识中,机关的大门是不能随意进去的,是要被拦住的,是要登记身份的,这些恐怕已经成了心理惯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的地方有意把机关地位弄得“高高在上”,让群众觉得是不能随意进的。把大楼建成“白宫”,不能说没有这样的考虑。无人愿去政府机关借厕这表面上是一个小问题,却反映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在很多人心中机关部门还是门难进脸难看,或者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当前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要把亲民当作重要内容,让群众在有困难的时候能想到政府,让群众感觉到政府是可亲的,而不是高高在上。我们希望政府部门把无人愿去政府机关借厕当作一面镜子,认识到自己与群众期望的差距,再努力改进。

小蒋随想: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说白了,一些便民是真心实意还是表面文章,群众有辨识能力。类似的例子还有,面对城市停车难,一些地方要求政府机关向社会开放停车位,但有多少人真“敢”把车停进机关大院?某地级市政府门卫不是说过:我们就是普通群众能否进入政府大门的“过滤器”。那些在我们眼中可以为领导增光添彩的“上等人”能顺利进门,而那些可能给领导添堵、添乱的平头百姓绝不能想进就进。门卫这么有“眼力价儿”,是谁教导的呢?又是谁授意的呢?你说想进政府机关上厕所、停汽车,门卫没准觉得你想“蒙混过关”呢。本来就内急或找不到车位,如果再和门卫纠缠不清,搞不好又招来警察,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政府机关需要一定严肃性,但如果做派像“衙门”,只能令“为人民服务”蒙羞。

农村教师收入超城镇谨防“听上去很美”

背景:教育部、财政部印发文件,决定对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教育部负责人表示,农村教师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农村教师收入水平将高于城镇教师。

华商报发表杨鹏的观点:“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该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早写入1994年实施的《教师法》,但直到2011年,人民日报在经济发达的广东地区做过调查,发现当地教师收入与公务员相差一到两个档次,2012年有关方面还像复读机一样重申“教师工资应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有鉴于此,不妨拿出一个具体的时间表来,明确告诉大家,哪一年哪一月农村教师的收入可以高于城市教师。

新京报发表吴非的观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有一亿多在校生,这一亿多学生有什么样的未来,首先取决于当今政府有什么样的教育政策;而620万农村教师,占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70%左右,这些教师的职业素养,也将对一亿多学生的未来起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而言,政府要不惜一切代价,排除一切非议,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让他们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

小蒋随想:根据教育部的解释,“具体实施时间、补助范围和对象、补助标准和资金来源等,均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对地方是否缺少约束力?补助不计入五险一金和退休费计算基数,会否影响“惠师”效果?“中央综合奖补”会不会被地方截留挪用?今年初,中央财政拿出17亿元,为全国农村中小学生每人免费配发一本《新华字典》,在地方执行中变味走样,必须引以为鉴。

 

 

分享到:
(责编:齐贺、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