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观点1+1:“男生同床”被意淫与战友相拥“生死相依”

2013年10月12日15:06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男生同床”被意淫与战友相拥“生死相依”

背景:浙江慈溪一中学两对男生因同床卧谈被校方通报。在网络热传的这份通报中,校方称“学校床小,难以承受过多重量;同学情深,也不体现在同床共枕”。“男生同床共枕”引爆网友热议。

广州日报发表吕昂、商意盈的观点:网络舆论在此事件中表现出的“狂欢”姿态,尤其是过度解读、无限引申“同性关系”的行为,值得反思。网友以娱乐的心态不断“消费”几位同学的关系,实质上是“基”、“腐”等网络亚文化产生的消极“负效应”,不仅无助于议题的理性展开,反而在不负责任的言论中对当事人进行了“二次伤害”。当学校努力为孩子们搭建思维框架、构筑价值体系时,公共舆论尤其是网络舆论也应该意识到自身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力。作为身处其中的每一份子,我们都应该在自律的言行中为下一代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小蒋随想:网络上确有一些人闲得蛋疼,没事就要找点乐子扯淡。有些人“断背山”看多了,更有好事者跟着起哄架秧子。在一群人低级消遣、意淫瞎掰中,当事的未成年人的权益成了牺牲品。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网络不负责任言论的一个缩影,是你伤害了我却一笑而过的又一例子。学校也是小题大做,众多过来人都曾有宿舍卧谈的经历,女闺蜜在一个被窝里说悄悄话,坏小子躺在一块吹吹牛,犯得着大惊小怪吗?不禁想到另一则沉重的新闻——昨日凌晨,北京石景山某商场发生大火,两名消防员在救火时英勇牺牲,他们的遗体被发现时仍搂抱在一起,战友间“生死相依”的一幕令在场的许多人潸然泪下。或许,这种类比不太恰当,但男生同床与战友相拥,怎么了?

弃港大复读考北大,状元“折腾”为哪般?

背景:2013年辽宁文科状元,刘丁宁被香港大学中文系录取,获72万元人民币奖励。最近,她离开香港大学,回本溪复读。据说她还是希望能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去追寻更纯粹的国学。还有未被证实的说法是,刘丁宁因为水土不服,被港大认为不理想而退学。

京华时报发表陆文江的观点:人的一生,机遇很重要,但选择更关键。这位女生的可贵之处,在于她遵从了自己的内心,敢于放下一些功利的考量,去追求契合自己心灵的国学梦、北大梦。这份纯粹与执着,在眼下这个急功近利之风很盛的社会里,显得很难得,也让人感佩。

华商报发表单士兵的观点:尽管香港高校一直强调,鼓励考生根据自己兴趣来自由选择,避免录取“高分低能”学生,但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包括港大在内的香港高校,不断在用丰厚的奖学金网罗大量高分考生,而对于这些考生是否适应香港生活,是否适应香港开放式的教育模式,是否认同香港高校内部的文化环境,却缺少仔细的甄别。

小蒋随想:香港的大学到内地抢生源,内地媒体要么惊呼“狼来了”,要么称这可能产生鲶鱼效应、推动内地高校改革。其实呢,内地高校根本没出现什么实质性的变革。说到底,少数人的别样选择尚不能撼动庞大的固有体制。刘丁宁弃港大再复读,更是“少数派选择”中的少数——去香港读书的人本来就少,中途放弃更是个案。无论原因为何,过度解读个案都很幼稚。可以想见,香港的大学与内地的大学,都不可能因刘丁宁而改变。说到底,刘丁宁的选择,不过是印证了“改变不了环境,只能改变自己”。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