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玉林狗肉节,“爱狗”群体和“爱狗肉”群体再次发生激烈争论。接着,又见报道多起烈性犬咬死咬伤孩子的事件,引起社会上对养狗的新一轮批评,这种批评又导致某些极端爱狗人士的反弹,继去年某爱狗人士非法入室殴打狗肉店主及其家人孩子之后,最近在网络上激烈抨击极端爱狗人士的积水潭烧伤科医生“烧伤超人阿宝”,自爆被人肉搜索之后遭遇袭击。在派出所解决纠纷的过程中,又有许多爱狗人士以围堵派出所的方式对其施加压力。
关于“狗权”与“养狗权”已经有很多探讨。无论爱狗人如何爱狗,“狗权”不可能高于人权,那种拿自己的狗和别人的孩子比较权利与义务的行为,在任何一个文明社会里都不可能被接受。
“养狗权”应该得到保护,但这种权利必须有严格的界限。
养狗与驾驶有很多相似之处。对于没有驾驶需求的人来说,其他人的驾驶行为给他们带来的很可能是些麻烦: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安全隐患等等。但对需要驾车的人来说,驾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养狗也是如此——爱狗的人认为狗是生活的伴侣、家庭的成员,是有感情的精灵;爱狗肉的人认为狗跟猪牛羊鸡鸭一样,是能提供肉源的一种动物而已;而对于既不爱狗、也不爱狗肉的人来说,只要不影响自己的生活,别人对狗如何根本不值得关心。
针对驾车的人和不驾车的人之间的需求差异,社会需要一套规范来实现最大的妥协——“交规”和“交法”就是这种妥协的保证。任何人都有驾驶的权利,社会支持和保护以驾驶为核心的这一产业。妥协的结果,是这种权利有了严格的界限:车必须通过安全年检和排放标准;驾驶人必需通过技术考核;行驶之中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在行人和车辆共用通道时,出现事故车主承担责任…….如果有人逾越了这些边界,就会受到处罚,甚至被剥夺“驾驶权”,更严重的会受到刑法的制裁。
因为这套严格规范的存在,人们的“驾驶权”得到了保证,不驾驶的人的安全和利益获得保证,因此能与驾车者和平共处,从而形成社会的和谐。而汽车产业,也确实成为现代社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养狗的问题完全与此类似。一些极端爱狗人士寻求“不受限制的狗权”,比如登记、免疫、出门用绳牵、清理狗粪等等,都不愿意接受。这就跟寻求车辆不登记、不检修、超速、闯红灯、乱鸣笛一样,只顾自己的随心所欲,不顾其他人的需求。而在城市中饲养烈性犬,还不加嘴套不严加看管的行为,无异于在市中心开一辆刹车随时失灵的重型货车。
有一些爱狗人士主张“狗不会攻击人,咬死咬伤孩子是因为受到挑衅”。但在爱狗人士向往的爱狗圣地美国,这种理由在法庭上从来不会被接受。因为,狗是动物,它可能不会攻击主人,但没有人能保证它不攻击其他人。要求不养狗的人“教会”孩子与狗相处,这相当于是把他自己当作了社会的中心,要其他人都为他让路。这怎么可能?
就象驾驶,行人只有义务避免走上为驾驶者划出的“特权区”(比如高速公路),但他们没有义务在居民小区里还要学习如何躲闪失控的车辆。家长可以教孩子如何躲避狗,但这是人们为养狗人付出的额外努力,而并非他们的义务,狗主人更不能以“家长没有教会孩子与狗相处”来推脱责任。
美国人均拥有狗的数量远远高于中国,但美国养狗群体与不养狗群体能和平相处,也没有出现中国这样的争论。这种和平的根源是缘于对“养狗权”做出了严格限制:狗主人对狗的一切行为负责,不扰民,不伤人,不污染环境;伤人的狗被处死,狗主人完全赔偿并接受处罚或承担法律责任;流浪狗被捕捉,如果短期内无人认养,即处以安乐死。
爱狗群体只是社会中的一部分。如果想要社会尊重他们的“养狗权”,就必须接受权利的界限。试图用暴力来维护无限的“权利”,希望全社会都为他们的“权利”做出牺牲,在任何一个文明的社会都是不被允许,也绝对不可能实现。
专栏作者简介——
云无心:清华大学生化硕士,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现在在美国食品行业从事研发工作。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科学松鼠会成员。出版过个人科普文集《吃的真相(1-3)》,以及《宝贝别怕》(四人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