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8日集粹:岂能将孩子“上学”与母亲“上环”挂钩

2013年05月08日15:32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每日电讯:“致青春”背后的时代伤感

青春电影领引怀旧潮,这是一种文化现象。怀旧,是一剂情感的药引,回忆青春对当下生活来说,有时是在麻醉,有时是在敲打。这背后,都是因为有着一种特定的时代伤感,让人难以忘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很少可以坚强到一直昂着头往前走,不回首。曾经有太多的过去,值得后悔,甚至是忏悔。比如,爱情。

羊城晚报:大学生不想当公务员是好事

为什么年轻人都想当公务员?意见人士的意见很多,可惜,大部分都是傻话、假话或空话。还是俄罗斯前任总统梅德韦杰夫说得实在:“因为这是快速致富的手段——腐败。”也即是:权力寻租,才是公务员热潮的根本原因。

检察日报:岂能将“上学”与“上环”挂钩

母亲不上环、孩子就没书读,据称依据是《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然而,这个条例并没有将小孩入学与母亲上环挂钩。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钱江晚报:8个多亿的招待费,让谁害怕

央企领导们怕了,群众笑了。虽然中铁建说是正常花费,但他们的内心远没有嘴巴上说的那么笃定,相反,他们很恐慌。他们害怕了,说明群众的监督真正起了作用。一家国有企业一年光招待费就要花好几个亿,它的一年利润才多少,底层员工得流掉多少汗水才能赚回来官员这胡吃海喝的一顿饭?

中青报:微博骂校长的学生非得开除吗

在一个自由、法治、文明的社会,骂人者即便骂得有理有据,爆粗口也不应倡导。尤其是在学校这个育人场所,学生和校长之间即便隔空对话,也应言语文明。当然,诉求得不到积极回应的学生,年少气盛,一气之下忍不住就在微博上骂了,只要没有造成什么特别严重的后果,也不至于就要遭到被开除的“极刑”处分。

济南日报:“宁错放不错判”方能减少冤案

一些冤假错案之所以生成,无非有两种原因,要么上级责令限期破案,要么相关人员立功心切。无论是哪种原因,为了尽快破案,有时可能剑走偏锋,比如通过刑讯逼供获得证据,结果导致冤案。基于此,所谓的“命案必破”既不科学也不合法,是对法治精神的背叛。

大连日报:地震局的狗嘴里能吐出什么

最让人关心的不是地震局养狗预测地震,而是该地震局负责人的滑稽回应。地震局大院的狗每晚狂吠,是否意味着将有地震发生?到底哪一次狂吠才是预报地震来了呢?该负责人说:如果狗扰民,那就把狗的嘴套住,它就叫不了。

解放日报:“大衣哥”为什么挨骂

“大衣哥”出名之后,数不清的演唱会、庆典,踏破了他的门槛,无数的场子,要等他飞来赶去,他已经“没有时间练歌”;“大衣哥”所到之处,粉丝团团围住,还为此争斗,发生了骚乱,至于“富婆恋上大衣哥”的“新闻”,不也早已在网上飞传么?

北京晚报:该拜把子的是两位“官”

如果“县委统战部干部”方云飞非想拉个人拜把子结兄弟,其实他和那位死活要免门票的“宗教局工作人员”倒是非常登对。都是手里有权不把规矩放在眼里,使的也都是欺压良民、官官相护的路数。

 光明日报:食品安全,要出多大事才能引起震动

食品安全领域近期风雨飘摇,山东潍坊“神农丹”毒生姜事件,上海以狐狸肉、老鼠肉等未检验肉冒充羊肉的假羊肉事件,加上至今仍纠缠不清的瓶装水、桶装水标准和质量问题,国人对食品安全、放心餐桌的信心又一次地降至低谷。

 

分享到:
(责编:齐贺、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