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在利益关系复杂,改革共识不易形成
主持人:收入分配改革实质是对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再构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怎么看利益关系调整之难?
常兴华:难在利益的刚性上。现有分配结构下,利益的博弈有时体现出零和的特征,此消彼长,一个群体的利益涨了,另一个群体的利益就减少了,比如劳动多得就意味着资本少得。每一个群体都希望利益更高一些,一旦利益进入到比较固定的轨道以后,只会刚性地往上走,通过削峰填谷把利益拿下来会很难,会遇到很大的阻力。而改革又很难同时让所有群体收益都增加。各种利益关系的错综复杂,为改革增添了难度。
苏海南:既得利益包括通过行政垄断、资源垄断、权钱交易、政策偏差等获取的不公平、不合理收益,涉及多种群体,是改革难以突破的深层次原因。现在利益关系调整跟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不可同日而语。那时候,就是打破大锅饭,大家都没钱,让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从利益上说大家都不受损,没有人反对。现在情况变了,即使明明是正确的看法,由于不同利益群体所处位置、层次、掌握的资源不一样,各方面就有不同的看法。既得利益群体对改革存在天然的抵触,甚至是抗拒。这就让改革难以形成共识,推进标本兼治非常困难。
主持人:怎么对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进行调整,以破除对改革的阻碍?
苏海南:首先,理念上要作出判断,哪些群体获得了非劳动收入,或者是非市场机制带来的高收益,哪些行业是带垄断性质的,哪些收入是灰色的、黑色的,等等。其次,高层要下决心,如果社会主流价值判断这些群体、这些行业的收入是不公平、不合理的,是灰色、黑色的,就要下决心调节、规范甚至取缔这些收入。再次,建立健全相应进行整顿规范的规章制度。最后,抓落实。比如说垄断行业的工资总额、工资水平双重调控,一定要落实。当然,还应该扩大视野,不仅仅是垄断,还有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的双轨制、体制内和体制外、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等不合理的制度带来的收入不公平,都要打破,分配关系都要理顺。改革的原则是:尽心而为、量力而行,增量改革为主、存量调整为辅,分步骤、渐进式地调整。加上前面说的理念、决心、制度、落实等方面都到位了,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
张车伟:要优先解决分配不公平的问题。目前的收入差距中,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行业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都和不合理的体制机制有关。要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就必须改革那些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体制机制,建立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环境。改革急需将那些属于全民的资产和其在市场化过程中产生的巨大资本收益,通过完善的机制让全体国民公平地分享,而不仅仅限于在个别企业或行业内部循环,以更好地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