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进博时间。 秉承“新时代,共享未来”主题,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目前正在上海举办。
“我国是电器电子产品生产和消费使用大国,每年都有大量废弃的电器电子产品,如果对其回收处理不当泄露到环境中,不仅将严重污染环境,而且造成资源浪费。”近日,在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有效防范环境污染风险,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同时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随着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的深入实施,今年以来又有13家中国企业新入选全球“灯塔工厂”。
当今社会,随着金融市场和信贷体系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职业”悄然兴起,他们被称为“职业背债人”。近日,有媒体揭露“职业背债人”正呈现出产业化发展趋势,其背后甚至已经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在10月1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四部门,将推出系列助企帮扶政策措施,精准扶持不同经营主体发展,着力解决小微经营主体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提高小微企业的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
9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总体进展成效。据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两新”工作逐步取得明显成效,有效调动经营主体更新各类设备的积极性,拉动了投资增长,释放了消费潜力,促进了产业发展,提升了民生福祉,支撑了绿色转型。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全文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全面取消了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至此中国对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由31条压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新版负面清单充分彰显了中国扩大国际合作的积极意愿和支持经济全球化的鲜明态度。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回升向好,进出口的良好表现更是为我国经济提供坚实基础。 日前,海关总署发布了我国外贸进出口的最新情况。
华灯初上,琳琅满目的商品、香气扑鼻的美食、新鲜奇趣的表演……随着各式各样的摊位有序开张,升腾起夜经济的浓浓烟火气,点亮一座座“不夜城”,撬动夏日消费的新潜能。 夜经济是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产业关联度高、影响带动面广,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折射出城市经济增长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愿望同向而行的发展成效。
据海关统计,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8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14.26万亿元,增长6.7%;进口10.57万亿元,增长5.4%。
十余年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成为新能源汽车第一产销、出口国。随着电动化、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国汽车在技术发展上也从过去的追随者逐步转变为技术引领者。
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均迈上3000万辆台阶,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得益于国家前瞻性布局与产业同仁的集体努力精进,十余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持续进步。
2009年,中国汽车年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千万辆,15年后的今天,中国新能源车年产销量有望突破千万。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同时还是落实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主体。
近些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回溯2020年,市场预测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新车销售中的占比将在2025年达到25%。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重塑生产方式,是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特斯拉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并与行业共享创新成果,与中国乃至全球行业伙伴一同成长,共促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
2023年,中国汽车产业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十余年间,中国品牌发展迅速,背后的产业基础逐步壮大,由奋力追赶、并驾齐驱、弯道超车,到今天的“全球车企看中国,发展机遇在中国”。
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特别是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总体实现良好开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较去年提高1.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的一些可喜变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增添了底气。
围绕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以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等,新增发布农业农村领域相关国家标准169项;发布《餐饮业反食品浪费管理通则》等一系列国家标准;在婴童用品、家用电器、化妆品等重点消费品领域制定国家标准241项……不久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2023年)》,彰显了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显著成效。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关于2023年全国汽车和消费品召回情况的通告》显示,2023年,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14次,涉及车辆672.8万辆。今年刚好是我国召回管理制度实施20周年,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累计实施汽车召回2842次,涉及车辆达1.03亿辆。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5.5%……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恢复良好。 消费既是国民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新的起点,消费市场保持健康平稳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进一步延续回稳向好态势具有重要意义。
近段时间,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引起社会关注,为消费市场和生产企业带来重大利好。据预测,以汽车、家电为代表的更新换代将创造万亿元规模的市场空间。
巴黎奥运会开幕在即,浙江义乌“爆单”了。据义乌海关统计,今年1-2月份,义乌对法国的出口额达5.4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体育用品的出口,同比增长了70.5%。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7章53条,主要包括细化和补充经营者义务相关规定、完善网络消费相关规定、强化预付式消费经营者义务、规范消费索赔行为、明确政府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职责等内容。
美容卡、理发卡、健身卡、洗车卡……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办过预付卡,有过预付式消费经历。随着预付式消费的普及,其造成的消费纠纷也成了“老大难”问题,是当前消费维权的痛点和难点。
“俗话说,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对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作出详细部署,并指出,对消费品以旧换新,要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统筹支持全链条各环节,更多惠及消费者。这些部署意味着今年促消费政策在重点领域提前发力,将推动打通以旧换新的难点堵点。
春节假期,自驾车出行成为众多人中短途旅行的选择,新能源车的身影也逐渐多了起来。今年,在补能设施优化升级的背景下,新能源车车主的体验明显改善,但高峰时期和极端天气情况下仍存在供不应求、效率较低等情况。
北京庙会人流如织,地坛、龙潭两大庙会整体客流分别达到近百万和六十万人次;春节假期上海共接待游客1675.95万人次;海南离岛免税购物人数29.77万人次,人均消费8358元…… 龙年春节,假期时间更加充裕。抓住假日机会,各地发挥地方特色,让千姿百态的地方优势与假日旅游消费相融合,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升各相关领域的服务质量。
“买到回家车票了吗?”这几天,不少人见面问候的一句话,道出了游子归乡的热切。从居住所在地到家乡,一张张车票代表了新春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