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拉开帷幕,世界再次进入“乌镇时间”。这座古镇的夺目光彩,辉映着网络空间的“时”与“势”,启迪着全球网络文化的当下和未来。
在分论坛上,与会人员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治理、人工智能负责任开发与应用等议题展开讨论;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最新应用成果以及多家知名企业的AI黑科技集中亮相;在“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上,涉及多个领域的AI+融合场景项目同台竞技……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嘉兴桐乡启幕,本次峰会的主题,“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围绕前沿理念、科技、场景等,全面聚焦人工智能。更加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及其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影响,及时回应各方对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的关切,人们方能在凝聚共识中促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更好造福人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7007亿元,同比增长4.6%,比上月加快3.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1.2%。1—10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60219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出口增长6.7%,进口增长3.2%。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即将拉开帷幕。在信息技术风起云涌、加速迭代的当下,这场一年一度的数字盛会,见证中国互联网行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程,成为推动数字变革、数字创新、数字治理的重要平台。
近期,中央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有力促进经济运行实现“三个回升、两个稳定、一个提振”。“三个回升”其中就包括市场销售、服务业明显回升。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在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的协同发力并持续显效作用下,推动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多,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10月份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的增长态势。
今年“双11”很多商家增加了更加个性化的贴心服务,比如某电商平台上首次出现了“客服直播间”,一些主播在线直播不是卖货,而是答疑,平台用户遇到关于付尾款、凑订单、发货等售前和售后问题都可以咨询。 “双11”是每年消费的重要节点,也是推动电商提升服务的有力“支点”。
史上最长“双11”刚刚落下帷幕,社交平台上相关吐槽仍未断绝。近年来,“双11”见证电商行业飞速发展,带来销售热潮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关注与重视。
又见“双11”,依旧不负众望。相比往年,今年的“双11”周期长、力度大、势头劲。
山西隰县“小西天”今年国庆假期一天内涌入1.7万人次;被誉为“中国围屋之乡”的江西赣州市龙南市今年前9个月累计接待游客644.81万人次;有“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之称的河南陕州地坑院,夜游门票销售额暴增……近两年,“奔县游”成为文旅新宠,越来越多游客前往县城感受历史文脉、欣赏自然美景,县域旅游呈现出勃勃生机。 县域旅游有多火,数据可见一斑。
人工智能近年来正处于发展“风口”,牵动了千行百业的关注。今年“6·18”大促,不少平台也乘着人工智能热点的东风,尝试推出数字人主播。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发布公示,拟增加包括网络主播在内的19个新职业,涵盖了如直播招聘师、生活服务体验员等29个新工种。本次公示中,“数字职业”约占一半。
“租车公司以高薪职位诱导求职者高价租车”“入职网约车公司被强制要求租车”“应聘网约车司机被贷款买车”……据工人日报等媒体报道,当前,一些广告打着“高薪”招聘的名义,让网约车司机去聚合平台跑车。然而,相关汽车租赁公司看似抛出的是馅饼,实际上挖的是陷阱,一步步诱使应聘者入坑。
端午假期将至,文旅市场再次被点燃热情。赛龙舟、包粽子、挂艾草、赏古乐……今年端午节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场景不断推陈出新,微度假、避暑和民俗体验主题相结合,热气腾腾的“端午经济”成为消费活力升级的缩影。
节近端午,正是出游好时节。多家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延续五一火热态势,今年端午游需求高涨。
端午假期将至,旅游热潮再起。根据相关平台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端午假期文旅预订单量同比增长接近70%。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日前印发《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引导推动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更新一批设施设备,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旅游景区的老旧索道缆车、公园长期服役的游乐设施、博物馆非恒温恒湿的储藏设备……上述设备不仅蕴含风险隐患,而且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需求。
近日,2023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2023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完成1624.8亿件,同比增长16.8%。亮眼的数字,向世人展示了我国邮政行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旺盛的成长活力。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敦煌研究院推出了最新的在线文旅产品——VR探索莫高窟第285窟。作为莫高窟里极具艺术价值的特窟,第285窟由于保护原因没有对公众常规开放。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 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首破3000万辆,连续15年保持全球市场第一。
近日,社交分享平台上频频出现一些家长分享使用一种简易“共享单车儿童座椅”,这种所谓的儿童座椅甚至被某些家长“誉为”“带娃神器”,因为“终于能骑共享单车带孩子了”。尽管有人严词提醒:“这‘神器’很危险!不要用!”,但依然在多个电商平台热销。
“五一”假期是一扇窗口,折射中国假日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挖掘假日经济的内涵和外延,是提升消费质量、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一招”,优化消费环境又是提振假日经济的关键所在。
5月1日至31日,30余部剧目、超百场演出邀观众走进北京的剧场,共同感受演艺之都的魅力;“五一”期间,天津市河西区将围绕“观文博、赏艺术、逛市集、购好物”,推出十大品牌项目、共计百余场商旅文体系列活动;湖南省株洲市将举办包括2024株洲马拉松、“制造名城烟花秀”、第二届醴陵炒粉节、全国街头达人秀株洲巡演等活动……随着五一假期临近,全国各地纷纷组织推出各种文化产品,丰富百姓假日生活,引领假期文化消费热潮。 质量上乘、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可以充实头脑,陶冶情操,涤荡心灵,给人以精神上的绝佳享受。
“五一”长假在即,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旅游预订较2023年同比增长60%,市场热度在去年高位基础上稳中有增,特别是国内中长线旅游和出境游预订量增幅明显。 相较于清明假期,“五一”假期时间更长,气候宜人舒适,也是传统的出行高峰。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5.5%……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恢复良好。 消费既是国民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新的起点,消费市场保持健康平稳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进一步延续回稳向好态势具有重要意义。
近段时间,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引起社会关注,为消费市场和生产企业带来重大利好。据预测,以汽车、家电为代表的更新换代将创造万亿元规模的市场空间。
巴黎奥运会开幕在即,浙江义乌“爆单”了。据义乌海关统计,今年1-2月份,义乌对法国的出口额达5.4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体育用品的出口,同比增长了70.5%。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7章53条,主要包括细化和补充经营者义务相关规定、完善网络消费相关规定、强化预付式消费经营者义务、规范消费索赔行为、明确政府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职责等内容。
美容卡、理发卡、健身卡、洗车卡……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办过预付卡,有过预付式消费经历。随着预付式消费的普及,其造成的消费纠纷也成了“老大难”问题,是当前消费维权的痛点和难点。
“俗话说,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