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631.3万辆和627.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7%、37.5%。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10月23日,针对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生的“鼠头鸭脖”食品安全事件、华北理工大学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国务院食安办分别约谈了南昌市、唐山市两地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 此次约谈有这样几个关键词体现了国务院食安办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的决心。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5.2%”的成绩表明,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从整体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顶住下行压力。
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多个领域、多项指标出现积极变化,经济恢复向好总体回升的态势更趋明显。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介绍2023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通报主要经济指标。浏览前三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成绩单,不少指标可圈可点,呈现出积极变化,中国经济恢复向好回升态势更趋明显。
10月17日,中国和印尼两国元首共同为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揭幕。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和中印尼两国深化务实合作的旗舰项目,雅万高铁全长142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
日前,海关总署发布了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数据。今年1-9月,我国外贸承压之下平稳运行,规模稳中有增:进出口总值30.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微降0.2%。
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回望历史的启迪,也是开创未来的昭示。
中企在老挝规划和投建的南欧江全流域梯级水电站,将稳定清洁的电能送到千家万户;中国专家培训几内亚比绍人民、引进和培育优良稻种,改变当地高耗能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中国电建参建的波兰罗兹市绕城高速公路S14项目提前竣工通车,让野生动物继续在道路两侧森林里自在生活……近年来,中国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注入绿色能量、提供绿色机遇,绿色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各国的共识。 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中国不仅有意愿、有决心,而且重行动、建机制。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发展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近日,我国造船业传来捷报——一季度,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3.5%、62.9%和50.8%,均位居世界第一 。其中,全球汽车运输船新造船订单共24艘,均由我国船企承接 。
日前,商务部公布了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全国示范智慧商店名单。北京市三里屯商圈等12个商圈、三里屯太古里南区等16个商店入选。
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4月15日至5月5日在广州举办。广交会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平台,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渠道。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事关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成效,事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至关重要。
物流业景气指数连续两个月回升超过5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96天破300亿件再创纪录……近日,流通业多项一季度数据明显向好,反映出物流供需正加快恢复,也将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交通物流事关国计民生,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近日,随着首批10家主板注册制企业鸣锣上市,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迎来又一重要里程碑。 这是一场稳中求进的渐进式改革。
今年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养老护理员从第三季度的第20名上升至第14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已超1.9亿,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人;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8亿人,占人口总数19.8%。
近日,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发布2022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榜单。其中,先进制造业企业占比超过一半,特别是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新能源产业、新型生活性服务业等占据重要位置。
10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此次通知针对“不合理低价游”、导游辱骂游客、强迫购物等现象提出明确要求,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各地要对“不合理低价游”等市场乱象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同时重点打击导游强迫或变相强迫购物、兜售物品等行为,提升导游服务质量,丰富行业监管手段等。
据报道,目前我国已培育7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997家。2022年新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59%,累计已有13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占A股上市企业总数的27%。
还记得轰动一时的“广州血衣案”吗?有报道称,案件背后,当事者竟只花了760元钱,就炒热和掀起了这场网暴“海啸”。其中包括标价500元的10万微博“僵尸粉”、160元的2万点赞数和100元的1万转发数。
随着冬天日益逼近,曾几何时,备受年轻人嫌弃的“秋裤”突然火了,“海南省秋裤销量增速超东北三省”“冬天的安全感是秋裤给的”等话题接连登上热榜。秋裤逆袭成时尚单品,“自发热”无疑是第一功臣。
近日,人社部官网发布消息,河北石家庄的两位农民获评“新型职业农民”初级职称,引发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叫好,认为评职称对农民是一种认可和激励;可也有人质疑,种个地也要持证上岗了吗?农民评职称有啥用?能涨工资吗? 事实上,农民评职称并非新鲜事。
10月31日晚8点,“双11”购物节正式启幕,与开卖首小时成交额过亿元形成反差的是,“退款”二字迅速冲上热搜第一。“定金”“尾款”未热而“退款”先热,今年“双11”还能放心买买买吗?其实,此“退款”非彼“退款”,这次“退款”上热搜的原因令人惊喜之中不乏意外。
不久前,一篇《木里新生》的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青海木里矿区,曾因大规模非法开采导致高寒草原湿地生态遭到破坏,水源涵养功能逐渐减弱。
据媒体报道,在日结工劳务市场上,一些招聘信息往往经过中介多重转手,导致每一层都收取不同的中介费,直接影响着链条末端的日结务工者最后到手的收入。同时,工作内容与约定不符、薪资报酬与约定不符、因工受伤无保障等,也都是常见的日结工权益受损现状。
据媒体报道,消费者王女士本想订个好一点的酒店,可实际到达后发现环境很差,想维权才发现原来自己订的不是五星级酒店,而是OTA平台(在线旅游平台)自己评的“五钻酒店”。以“钻”代“星”,一字之差,让消费者一头扎进“坑”中,有苦难言。
每逢开学季、求职季,证件照生意总是相当火爆,而近年来,随着消费者要求不断提高,一些相对较贵的证件照套餐日益受到热捧。有媒体发现,在北京,一些时尚型照相馆在半个月内的证件照拍摄已被预约完毕。
家中无人、电器全关,电表却在悄悄走。你知道那些看似平平无奇的电器中隐藏着“偷电贼”吗?这个现象就是待机能耗。
“零基础、无货源,也能开网店”“无货源开店,月入过万不是梦……”近来,大量广告在社交及短视频平台兴起,宣称“无货源电商”是低门槛创业的首选,轻松便可实现宅家赚钱,并顺势推销收费培训课程。真有“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的便宜事儿吗? “无货源电商”并非空穴来风,在早期电商行业还没有这一概念时,已有了类似商业模式,至今仍在不同平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