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长“双11”刚刚落下帷幕,社交平台上相关吐槽仍未断绝。近年来,“双11”见证电商行业飞速发展,带来销售热潮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关注与重视。
又见“双11”,依旧不负众望。相比往年,今年的“双11”周期长、力度大、势头劲。
山西隰县“小西天”今年国庆假期一天内涌入1.7万人次;被誉为“中国围屋之乡”的江西赣州市龙南市今年前9个月累计接待游客644.81万人次;有“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之称的河南陕州地坑院,夜游门票销售额暴增……近两年,“奔县游”成为文旅新宠,越来越多游客前往县城感受历史文脉、欣赏自然美景,县域旅游呈现出勃勃生机。 县域旅游有多火,数据可见一斑。
1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冰雪经济总规模要达1.5万亿元。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目标已定,未来聚焦冰雪运动全产业链发展,以实招硬招筑牢发展根基,进一步推动我国优质冰雪“冷资源”加速向经济发展“热动力”转化。
进博会的大幕再度开启,除了整体展览展示面积超42万平方米、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这些创历史新高的数据之外,另外一些数字也颇受关注:某出游平台上,截至11月5日预订在进博会期间入住上海的酒店订单同比增长了八成,从国外飞赴上海的国际机票量同比增长逾一倍。数据背后,是真实而澎湃的共赴“进博之约”的热情。
随着冬日的脚步渐近,冰雪运动热潮涌动。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
又一年“四叶草”绽放,又一次“东方之约”上新。从智慧公共卫生、美容与健康解决方案等新技术、新服务,到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等智能终端新产品,再到原产国外的咖啡、蜂蜜、啤酒等特色农产品,第七届进博会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服务,彰显了中国与世界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的坚定决心,成为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机遇、新动力的生动写照。
大型购物广场上,伴随着节奏明快的音乐,刚开业的国际品牌首店门口排满了等待“尝鲜”的消费者;旅游景区推出首个联名咖啡主题店、首发新文创,立刻吸引大量游客购票参与互动活动;最新款的电子产品在直播平台举办发布会,不仅首发产品迅速售罄,新品话题还冲上了热搜……随着新品首发等活动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首发经济正加快成为拉动消费市场发展的新引擎。 首发经济能够聚集品牌资源,是增强城市商业活力的催化剂。
又是一年进博时间。 秉承“新时代,共享未来”主题,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目前正在上海举办。
“我国是电器电子产品生产和消费使用大国,每年都有大量废弃的电器电子产品,如果对其回收处理不当泄露到环境中,不仅将严重污染环境,而且造成资源浪费。”近日,在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有效防范环境污染风险,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同时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重塑生产方式,是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特斯拉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并与行业共享创新成果,与中国乃至全球行业伙伴一同成长,共促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
2023年,中国汽车产业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十余年间,中国品牌发展迅速,背后的产业基础逐步壮大,由奋力追赶、并驾齐驱、弯道超车,到今天的“全球车企看中国,发展机遇在中国”。
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特别是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总体实现良好开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较去年提高1.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的一些可喜变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增添了底气。
围绕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以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等,新增发布农业农村领域相关国家标准169项;发布《餐饮业反食品浪费管理通则》等一系列国家标准;在婴童用品、家用电器、化妆品等重点消费品领域制定国家标准241项……不久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2023年)》,彰显了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显著成效。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关于2023年全国汽车和消费品召回情况的通告》显示,2023年,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14次,涉及车辆672.8万辆。今年刚好是我国召回管理制度实施20周年,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累计实施汽车召回2842次,涉及车辆达1.03亿辆。
“春日经济”持续攀升,牵动餐饮、购物、体育等服务消费稳步增长,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注入新动能,这背后既有文旅市场供给端持续发力,更有文旅消费的爆发增长、转型升级。 “春日经济”火爆,既归功于季节性需求的快速释放,也受益于文旅供给的厚积薄发。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最是一年春好处,赏花踏青正当时。
从“国潮”元素融进菜品,到中式主题门店一开再开,再到西式快餐与传统文化代表推出联名限量款,餐饮界出现“国潮”热,不仅好看、好吃、好玩为消费者带来多重消费新体验,也为餐饮消费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今年是商务部确定的“消费促进年”。
农村电商,是带动农民增收的有效抓手,是促进农村消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力支撑。近日,商务部、中央网信办、财政部等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近日中央财经委员会举行第四次会议,研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问题,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会议强调,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
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各地依托优势资源,打造出一批特色消费新场景,消费潜力不断得以释放。 消费市场暖意浓浓,得力于消费市场“新”意十足。
据媒体报道,近日,有消费者反映,自己在某租赁平台购买一台苹果手机,“以租代购”分期12个月,每期还款492元,已经还了7期。因个人疏忽未能按时还款,现已被强制要求买断,买断金额为7101元。
据媒体报道,消费者胡女士参与了一项减肥套餐,商家承诺“40日后最少减重13.8公斤”,体验费只要几百元。而胡女士实际体验该减肥套餐后,仅用时7天,消费金额就变成几千元,不到一个月就花了近3万元。
近期,一种“假水”玩具在儿童中广受喜爱。这种玩具瓶身上印着“乳酸菌”“气泡水”等字样,瓶内液体呈透明或者半透明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些“假水”还散发着香味,从外观看很像一瓶小饮料。
雅万高铁是印尼和东南亚第一条高速铁路,也是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两国务实合作的旗舰项目。 雅万高铁推动印尼进入“高铁时代”,为当地旅客提供了更加安全、绿色、高效、舒适出行方式的同时,更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民众生活。
今年“双11”,国货品牌成为备受瞩目的赢家。 数据显示:在天猫上,243个国货品牌进入“亿元俱乐部”;在拼多多上,蜂花、郁美净、上海药皂、孔凤春、百雀羚、珀莱雅等国货美妆销量增长显著,部分热销单品销量增长超过20倍;在唯品会上,95后成为该平台国货购买量增速最快的群体之一,并且80后、70后也越来越认可国货品牌。
今年“双11”电商购物节,不光是年轻人购物的“节日”,许多老年消费者也加入了网购大军。曾被视为“保守”的银发一族,在消费市场上的表现越来越活跃,成为“双11”不可忽视的力量。
近几年,随着短视频、直播的蓬勃发展,“达人探店”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正逐渐崭露头角,为餐饮等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与传统的广告方式不同,“达人探店”更注重口碑传播,通过达人的个人影响力和专业知识,为商家带来更精准的客户群体。
很多经常线下购物的消费者会发现,身边折扣零售店铺多了起来,特别是近期,一些比较大的实体零售商纷纷在店内增设专区,试水折扣业态。折扣零售行业“升温”,既是对经营模式的调整尝试,也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采取的应对策略,可谓顺势而起。
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将在上海举办。全面恢复线下举办的本届进博会规格高、活动多、参展热情高,可谓亮点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