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明确了2024年至2027年的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初步估算,减免车辆购置税规模总额将达到5200亿元。
“在未来更长时间里,中国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提供强大动能”“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天津出席202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展现中国经济光明前景,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中国方案、注入中国动力。 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是新冠疫情暴发三年多来首次恢复线下举办。
6月29日至7月2日,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将在湖南长沙举办,主题为“共谋发展、共享未来”,这是今年中国同非洲国家在经贸领域最重要的交流活动之一。 中非经贸博览会是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机制、地方对非经贸合作的重要窗口,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最大的经贸合作平台。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更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5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5个百分点,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服务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3.1%、43.6%、34.3%。
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2.8%、13.0%,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7%。
宏观调控贵在“力、度、效”。日前发布的5月份数据显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持续显效,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稳中有进,进中有优。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7%,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3.1%,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小幅上涨……日前发布的5月份经济数据显示,生产需求稳步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
增强税费优惠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对外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8个方面22项任务,以“组合拳”形式多措并举减轻经营主体负担,为市场和企业增添发展活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发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行动目标,为统筹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体指南。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力。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资本市场改革稳步推进,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某经营者在外卖平台上开了12家店铺,12张营业执照中居然有10张为虚假证照,这是近日某地市场监管部门在联合执法行动中查处的一起案件。目前,外卖平台已对这12家店铺进行了下架处理。
今年以来,从祖国北疆内蒙古库布奇沙漠全球最大规模“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到东南海域福建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一批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有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步履铿锵。 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步扩大,历史性超过全国煤电装机,占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的半数左右。
5月28日上午10时32分,东航使用中国商飞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机,执行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往北京首都机场,开启这一机型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这标志着C919的研发、制造、取证、投运全面贯通。
神舟入苍穹。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不久后,神舟十五号和神舟十六号两个乘组六名航天员将会师空间站。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5.6%;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到18.45亿户,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日前,国家网信办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一个个耀眼数据,一项项惊人纪录,彰显着2022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也描绘出2023年数字发展的崭新起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党中央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开放性系统,既包括建筑、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也包括人车物等各类主体,更涵盖水电气等各种要素。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张,各种数据信息在空间上纵横交错,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给城市治理带来诸多挑战。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4月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并延续恢复向好态势。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印发通知,组织开展2023年“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聚焦解决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拓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渠道,通过汇聚各方资源搭建平台,活动推动了大中小企业在各方面深入合作,有利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5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前4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 汽车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汽车消费是支撑消费的“大头”,是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领域。
“理性看待校外培训,理性选择培训机构,理性支付培训费用。”新学期开学之际,教育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出提示,提醒广大家长和学生在选择校外培训时“擦亮眼睛”,提高消费权利意识、消费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违规培训,共同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校外培训消费环境。
日前在天津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表示,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多年丰收,口粮安全,谷物基本自给,其中,中国水稻、小麦单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到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品种对单产的贡献率超过45%,再到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占19.18亿亩耕地的一半以上……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接连丰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大国粮仓持续夯实,我们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谁来养活中国”的响亮回答:靠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事关中国14亿多人口的饭碗。
近日,工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2022年试点工作基础上,组织开展2023年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加快节能低碳、安全性好、性价比高的绿色建材推广应用。 建材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在今年两会上,数据流通问题受到代表委员关注,“在数据流通层面,存在‘有数据的单位不愿开放、有需要的单位拿不到数据’现象,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有待加强。”针对这种情况,有代表建议,推进数据要素交换平台的市场化运营,提升数据要素流通技术能力,让数据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2年农村消费环境与相关问题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居民对当前农村消费环境的综合满意度为75.35分,总体表现良好。比如,受访居民使用4G/5G移动网络上网的比例达到78.5%,80.2%的受访者对农村网络信号质量给出了积极评价;在网络信号高覆盖的基础上,农村居民也享受到了同样便利的移动消费红利,这包括无现金支付、手机扫码支付、网络消费习惯等在农村逐渐普及开来。
为有效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中国饭店协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包装联合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电子商会等7家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共同发出倡议,呼吁餐饮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让老百姓住上更好的房子,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的生活,这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责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简述工作重点时,提出要“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人民幸福安康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四个必须”,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日,有媒体报道,广东珠海一女子将丈夫的毒狗药物倒入下水道销毁时,因药物遇水挥发产生毒气,该女子不慎中毒身亡。当地环保部门已对附近水质进行检测,目前案件细节仍在调查中。
一年一度的春季招聘已在各地陆续启动。今年,高校毕业生总规模再创新高,就业压力只增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