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8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14.26万亿元,增长6.7%;进口10.57万亿元,增长5.4%。
近日,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出口14.26万亿元,增长6.7%。其中,手机、家电、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合计出口1.3万亿元,增长6.1%。
海关总署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4.83万亿元,同比增长6.2%,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且月度进出口同比增速连续4个月保持5%以上。 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是观察我国经济的重要窗口。
针对近期部分地区遭受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新增重庆、福建、广东、广西、河南、黑龙江、湖南、吉林、江西、辽宁、陕西、四川12省(区、市)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支持受灾严重地区防汛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 灾情就是命令,救灾就是责任。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作出专门部署,明确提出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破除数据开发利用的瓶颈制约……近日,国家数据局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今年将陆续推出数据产权、数据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文件,围绕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不断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明确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经营主体总量18045万户,其中民营企业5517.7万户、个体工商户12527.3万户。近年来,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占所有经营主体的比例从2019年的95.5%增长到96.4%。
端午假期将至,旅游热潮再起。根据相关平台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端午假期文旅预订单量同比增长接近70%。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日前印发《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引导推动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更新一批设施设备,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旅游景区的老旧索道缆车、公园长期服役的游乐设施、博物馆非恒温恒湿的储藏设备……上述设备不仅蕴含风险隐患,而且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需求。
近日,2023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2023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完成1624.8亿件,同比增长16.8%。亮眼的数字,向世人展示了我国邮政行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旺盛的成长活力。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敦煌研究院推出了最新的在线文旅产品——VR探索莫高窟第285窟。作为莫高窟里极具艺术价值的特窟,第285窟由于保护原因没有对公众常规开放。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 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首破3000万辆,连续15年保持全球市场第一。
十余年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成为新能源汽车第一产销、出口国。随着电动化、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国汽车在技术发展上也从过去的追随者逐步转变为技术引领者。
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均迈上3000万辆台阶,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得益于国家前瞻性布局与产业同仁的集体努力精进,十余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持续进步。
2009年,中国汽车年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千万辆,15年后的今天,中国新能源车年产销量有望突破千万。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同时还是落实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主体。
近些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回溯2020年,市场预测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新车销售中的占比将在2025年达到25%。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6方面重点任务,力求培育智能绿色健康安全的消费新场景,更好顺应消费提质升级需求,提升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 消费一头连着社会民生,另一头关系到经济发展。
近日,社交分享平台上频频出现一些家长分享使用一种简易“共享单车儿童座椅”,这种所谓的儿童座椅甚至被某些家长“誉为”“带娃神器”,因为“终于能骑共享单车带孩子了”。尽管有人严词提醒:“这‘神器’很危险!不要用!”,但依然在多个电商平台热销。
“五一”假期是一扇窗口,折射中国假日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挖掘假日经济的内涵和外延,是提升消费质量、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一招”,优化消费环境又是提振假日经济的关键所在。
5月1日至31日,30余部剧目、超百场演出邀观众走进北京的剧场,共同感受演艺之都的魅力;“五一”期间,天津市河西区将围绕“观文博、赏艺术、逛市集、购好物”,推出十大品牌项目、共计百余场商旅文体系列活动;湖南省株洲市将举办包括2024株洲马拉松、“制造名城烟花秀”、第二届醴陵炒粉节、全国街头达人秀株洲巡演等活动……随着五一假期临近,全国各地纷纷组织推出各种文化产品,丰富百姓假日生活,引领假期文化消费热潮。 质量上乘、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可以充实头脑,陶冶情操,涤荡心灵,给人以精神上的绝佳享受。
“五一”长假在即,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旅游预订较2023年同比增长60%,市场热度在去年高位基础上稳中有增,特别是国内中长线旅游和出境游预订量增幅明显。 相较于清明假期,“五一”假期时间更长,气候宜人舒适,也是传统的出行高峰。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5.5%……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恢复良好。 消费既是国民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新的起点,消费市场保持健康平稳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进一步延续回稳向好态势具有重要意义。
近段时间,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引起社会关注,为消费市场和生产企业带来重大利好。据预测,以汽车、家电为代表的更新换代将创造万亿元规模的市场空间。
巴黎奥运会开幕在即,浙江义乌“爆单”了。据义乌海关统计,今年1-2月份,义乌对法国的出口额达5.4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体育用品的出口,同比增长了70.5%。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7章53条,主要包括细化和补充经营者义务相关规定、完善网络消费相关规定、强化预付式消费经营者义务、规范消费索赔行为、明确政府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职责等内容。
美容卡、理发卡、健身卡、洗车卡……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办过预付卡,有过预付式消费经历。随着预付式消费的普及,其造成的消费纠纷也成了“老大难”问题,是当前消费维权的痛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