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最新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以人民币计,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4月份,我国进出口3.84万亿元,同比增长5.6%。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各大旅游景区持续火爆,全国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假日经济”这个窗口,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充沛活力和强大韧性。
(一) 针对美国滥施关税扰乱全球贸易秩序、严重侵犯中方企业正当权益,商务部组织有关商协会、大型商超和流通企业座谈,研究更好发挥各自优势,帮助外贸企业扩宽内销渠道。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3日,9家电商平台已开放入驻绿色通道,6家电商平台建立内销专区,对接超6000家次外贸企业。
“五一”假期开启,人们去哪儿度假?各地如何迎客?不少地方创新做法,打造新场景、推出新产品,文旅市场活力渐次激发开来。 文化游有味道。
市场监管总局4月21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超过5700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2.3%。一季度全国新设民营企业197.9万户,同比增长7.1%,超过过去三年平均增速。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71亿元,同比增长4.6%,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增长幅度较大。这一数据说明,在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需求政策措施的促进下,消费市场延续向好态势,潜力持续释放。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推广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措施的公告》,将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从多地试点推广至全国。 “即买即退”是离境退税政策的“升级优化版”,指境外旅客在已实施离境退税政策地区的“即买即退”商店购买退税物品时,签订协议书并办理信用卡预授权后,即可现场申领与退税款等额的人民币款项。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等核心指标持续回升。
“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4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连续8个季度超10万亿元。
小微企业是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是社会就业的蓄水池。长期以来,受体量和实力局限,小微企业在经营中面临不少困难,尤其以缺乏资金最为常见。
当下,影视行业,正在迎来AI工具为行业提质增效的“历史性”时刻。在国外,Sora打开了视频大模型的大门;在国内,可灵AI在视频大模型的应用上走的更远。
日前,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召开,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快出台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降低平台内商户成本负担,督促平台合理确定收费比例,促进平台经济领域各方主体互利共赢。 近年来,数字技术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我国数字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近日,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9年,初步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均衡、渠道多元、服务优质、智慧便捷、绿色低碳的现代零售体系”。 零售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是商贸流通体系中最贴近消费者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百姓对生活舒适度的“体感”,影响着消费市场的活力。
近日,一封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的邮件被泄露到网络上,引发众多关注。在该邮件里,比亚迪向供应商森萨塔科技提出降价10%的需求。
在秋天的斑斓里寻找色彩,在冬天的素净中感受宁静,伴随着各地陆续进入“赏秋迎冬”模式,银发旅游展示出巨大活力。数据显示,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预订今年冬季旅游产品订单量环比国庆假期期间增长了286%。
近日,国家邮政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邮政快递行业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态势。前三季度,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237.7亿件,同比增长22%。
当今社会,随着金融市场和信贷体系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职业”悄然兴起,他们被称为“职业背债人”。近日,有媒体揭露“职业背债人”正呈现出产业化发展趋势,其背后甚至已经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
10月15日,历经31个月的连续平稳试运行后,省间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转入运行,我国电力市场化交易范围进一步扩大。省间电力现货市场能有效反映市场供需,形成“能涨能跌”的市场化价格机制,反映出电能的时空价值,有利于实现省间灵活的电力余缺互济,更好地消纳新能源。
NFC车钥匙无法打开车门,无法启动车辆,汽修店全员出动也束手无策,只能联系整车厂远程处置;尽管无需机械保养,但电池衰减、自燃等问题保养维修成本过高……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快车道,一些车主遭遇“修车难、修车贵”的问题渐渐凸显。 新能源汽车“修车难、修车贵”,原因是多方面的。
近年来,跨境电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成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新引擎。我国2024年前三季度的进出口数据显示,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1.8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比同期整体外贸增速高出6.2个百分点,证明了跨境电商正在为中国经济注入新活力,还让更多的中国企业有机会登上国际舞台,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近日,商务部会同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培育建设城市,在上海举行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以下简称消费月)启动仪式。消费月期间,除举办多场活动外,还将推出一批消费领域新政策,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消费增长,激发市场活力。
日前,人民网启动“万商万品 万象焕新——百日直播行动”(以下简称“百日直播行动”),旨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直播活动,为国民消费打造“百城、百店、百日直播;万商、万品、万象焕新”的消费服务新平台,助力释放消费潜力,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消费是经济稳增长的主引擎。
从家门口的早点铺和生鲜超市,到小修小补的家电修理和美发健身,再到紧急突发时的药品购买……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既便捷服务百姓生活,也畅通城乡经济“微循环”,释放出更多消费潜能。 柴米油盐虽琐碎,却事事关乎民生需求。
近期,有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瞄准老年人群体,捏造“专家”身份,在短视频平台、私域直播中大肆宣讲养生知识,诱导老年人加入网络群聊,宣称所售保健品“功效强”“用料稀罕”甚至能“防癌”等,诱导老年人花钱报课和购买保健品。 所谓的“健康课程”,其实就是让深陷其中的老年人每天听课打卡做笔记完成任务,而后再诱导老年人花成千上万元“练功”买保健品。
蜡瓶糖,这种“嚼一嚼,吸一吸,再吐出来”的新奇糖制品,因其独特的造型和口感,在中小学生群体中迅速走红。 据媒体报道,许多蜡瓶糖大多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是典型的“三无”产品。
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补贴的推动下,今年“双十一”促销活动备受瞩目,不仅开启时间更早、活动跨度更长,平台互联互通也更加深入。以“双十一”为契机,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将进一步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充分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10月22日公布了查办“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的情况,对2家闭店企业及3家涉案背债中介机构、2名闭店人立案调查,查处虚假登记、协助虚假登记等违法行为,罚没款合计65.58万元。 坚决打击“职业闭店人”,百姓拍手叫好。
据央视新闻报道,一种宣称日本进口的名为“进口阳光玫瑰”的葡萄,受到了部分消费者的欢迎,这种葡萄香味浓厚,自然价格要比国产普通葡萄贵了几倍。但记者看到所谓进口葡萄的包装盒,缺少了产地、包装厂名及代码信息。
近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量达到210.9万辆,同比增长4.5%,环比增长10.6%。今年以来,乘用车累计零售量达到1557.4万辆,同比增长2.2%。
今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鼓励食品企业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针对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找不到、看不清等现象,推动食品企业积极采取改进措施。然而,近期有媒体走访多家线下商超发现,一些在《公告》发布后生产的商品,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并未达到要求,仍然和消费者玩起“躲猫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