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作出专门部署,明确提出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破除数据开发利用的瓶颈制约……近日,国家数据局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今年将陆续推出数据产权、数据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文件,围绕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不断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明确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经营主体总量18045万户,其中民营企业5517.7万户、个体工商户12527.3万户。近年来,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占所有经营主体的比例从2019年的95.5%增长到96.4%。
近日,国务院举行常务会议(以下简称会议),研究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措施。会议指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牵引性带动性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利于更好释放内需潜力。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4上半年主要宏观经济数据:经过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16836亿元,同比增长5.0%。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经济顶住压力,不仅保持了较为平稳的运行态势,还持续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了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随着5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发布,中国经济演奏出一曲振奋人心的旋律。5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1.7,较4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创下22个月新高,昭示着中国经济的稳中有进与持续向好的不凡态势。
黑龙江一家汽轮机厂内,叶片加工智能化车间正在有序建设。企业抓住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机会,推动智能化改造,将传统的人工上下料作业、人工检验记录,改造为自动化作业和数字化在线检测,用“智改数转”促进智能制造。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4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当月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环比增长0.97%,是近年来月度环比增速的一个高点。 4月工业三大门类增速均有回升;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超八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上个月回升或者降幅收窄;统计的61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363种产品产量增速回升或者降幅收窄……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工业经济回升向好积极因素持续累积,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近日,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暨数字技术行业人才培养论坛(以下简称“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的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式成立。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今年1-9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地质找矿新发现8个亿吨级油田、11个千亿立方米级气田、157处大中型矿产地,圈定找矿远景区112个,提交可供商业勘查找矿靶区102个。围绕繁荣矿业市场、吸引经营主体投入找矿,自然资源部门制定出台系列政策,积极凝聚各方力量,全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9月19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式暨颁奖仪式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从首展的全新仿生光生物反应器,到“工品云链”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平台,既有制造业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还有先进制造装备、整体解决方案的智能绿色制造全产业链……大会共设9大专业展区,展览面积30万平方米,3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800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和展商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9月20日至24日,以“智造世界 创造美好”为主题的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召开,一批全球制造业领域最新代表性成果集中亮相。来自世界制造业领域的1200余位企业家、专家学者等参会,参展企业数量、展览面积均创历届之最。
原材料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近30%,是工业稳增长的重要领域。近日,多部门联合发布了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四个原材料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为促进原材料行业平稳运行,加快高质量发展作出进一步部署,为我国经济稳定向好筑牢根基。
金秋大地,丰收号子响起,从南到北迎来沉甸甸的收获。趁着两季轮作间隙,不少地方通过施用生物菌剂、种植绿肥作物、秸秆还田等方式,给土壤补充肥力,为下一季播种做好准备。
9月16日-19日,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在天津举办,与3年前的首届大赛相比,今年在规模、项目、领域分类上均有显著提升。全国技能大赛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项目最多、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本届大赛以“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为主题,来自全国的4000余名选手围绕109个项目展开角逐。
日前,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仲裁高峰论坛暨第三届“一带一路”仲裁机构高端论坛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发布了落实“一带一路”仲裁法治合作的一项最新成果——“一带一路”仲裁机构法律查明合作机制(注:涉外民商事案件审理中,由于各国法律不同,在需依外国法判决案件的情况下,需有相应的制度以保证外国法内容的查明),有望为“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近日,由国资委指导举办的“中药产业链沙龙”在云南昆明举行。与会领导、院士专家、企业代表聚集一堂、展开对话,推动行业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实践、形成新突破,为中医药传承凝聚共识、共谋出路,助力中医药创新发展。
民心所向,政之所往。近日,教育部、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校外培训机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提出全面规范培训机构财务管理,严防校外培训机构退费难卷款跑路,对校外培训机构资金全流程监管,给学生家长的“钱袋子”系上一根保险绳。
总面积将达到12万平方米,较上届增加20%;共有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100个消费精品品牌参展;预计各类采购商和专业观众超过5万人,进场观众超过30万人次……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即将开幕,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相比往届,本届消博会参展国别数、品牌数和采购商数等指标均有提升,展示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活力、坚持扩大开放的广阔胸襟。
最近一段时间,淄博烧烤爆红网络。“小串+小饼+大葱”三位一体的“灵魂吃法”,令众多网友欲罢不能,也将淄博持续推上热搜。
近年来,国潮消费持续升温。一些老字号通过迭代升级闪亮“出圈”,一些新锐国产品牌凭借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迅速崛起,食品、美妆、服饰、家电、汽车等一大批国货因新颖设计、国风韵味、上佳品质,赢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近日,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在海南省陵水县产生拟中选结果,有39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费用167亿元。 确保用较少的医保资金购买到性价比更优的药品,让人民群众以比较低廉的价格用上质量更好的药品,正是药品集采机制的目标所向。
春暖花开,通过在线旅游平台订好机票和门票,在饱览大好春光中亲近自然、放松身心;周末临时起意,通过旅游APP查找城市周边热门景点、做好游玩攻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心心念念一个旅游目的地但抽不开身?一些景区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用户足不出户也能“身临其境”……近年来,我国在线旅游市场快速增长,既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出游,也促进了旅游消费、为旅游行业打开了更大发展空间。 在线旅游经营服务是旅游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出游需求、促进旅游消费、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和应用实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围绕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加强节能标准应用实施与监督检查、强化能效领先正向激励、夯实节能标准化工作基础等4个方面部署了12项重点任务。
“理性看待校外培训,理性选择培训机构,理性支付培训费用。”新学期开学之际,教育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出提示,提醒广大家长和学生在选择校外培训时“擦亮眼睛”,提高消费权利意识、消费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违规培训,共同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校外培训消费环境。
日前在天津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表示,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多年丰收,口粮安全,谷物基本自给,其中,中国水稻、小麦单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到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品种对单产的贡献率超过45%,再到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占19.18亿亩耕地的一半以上……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接连丰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大国粮仓持续夯实,我们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谁来养活中国”的响亮回答:靠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事关中国14亿多人口的饭碗。
近日,工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2022年试点工作基础上,组织开展2023年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加快节能低碳、安全性好、性价比高的绿色建材推广应用。 建材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