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5.2%”的成绩表明,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从整体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顶住下行压力。
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多个领域、多项指标出现积极变化,经济恢复向好总体回升的态势更趋明显。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介绍2023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通报主要经济指标。浏览前三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成绩单,不少指标可圈可点,呈现出积极变化,中国经济恢复向好回升态势更趋明显。
10月17日,中国和印尼两国元首共同为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揭幕。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和中印尼两国深化务实合作的旗舰项目,雅万高铁全长142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
日前,海关总署发布了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数据。今年1-9月,我国外贸承压之下平稳运行,规模稳中有增:进出口总值30.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微降0.2%。
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回望历史的启迪,也是开创未来的昭示。
中企在老挝规划和投建的南欧江全流域梯级水电站,将稳定清洁的电能送到千家万户;中国专家培训几内亚比绍人民、引进和培育优良稻种,改变当地高耗能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中国电建参建的波兰罗兹市绕城高速公路S14项目提前竣工通车,让野生动物继续在道路两侧森林里自在生活……近年来,中国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注入绿色能量、提供绿色机遇,绿色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各国的共识。 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中国不仅有意愿、有决心,而且重行动、建机制。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发展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政通人和,路通业兴。农村公路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设施。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各地纷纷出实招、求实效。
电影院里,类型丰富的影片吸引不少观众;剧场剧院中,音乐会、歌舞剧等颇受欢迎;文化展馆中,各个展区人头攒动;景区景点里,非遗展览和体验新鲜感满满。刚刚过去的新春佳节,纷至沓来的“精神食粮”走近千家万户,精彩绝伦的“文化大餐”收获观者众多,折射出文化市场的强劲活力,也反映出春节经济的蓬勃兴旺。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
房地产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是外溢性较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住房问题,不仅是事关发展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2022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等表述,为房地产业如何提高居住质量、建设美好家园作出了相关部署。
202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明显走弱,成为影响经济运行中一个重大风险因素。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对我们今年保持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明确了政策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2023年春运今日正式启动,自1月7日开始至2月15日,为期40天。春运首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630万人次。
一脚跨入2023年,新能源汽车正式作别“补贴时代”。按照财政部等四部门通知,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这意味着此后上牌车辆将不再给予补贴,延续了13年的国家补贴就此落下帷幕。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元旦节假日同期的42.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5.17亿元,同比增长4.0%,恢复至2019年元旦节假日同期的35.1%。数据的转暖反映出以旅游餐饮为代表的服务业正在回暖。
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9.8%,增速较前9月加快0.9个百分点;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增速高于制造业0.2个百分点;10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1%,高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速1.5个百分点……近日,中国轻工业前10月经济成绩单公布,一项项逆势增长的亮眼数据,彰显着轻工业经济有力复苏的强劲脉动。 轻工业是国民经济传统优势产业、也是重要民生产业。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电商经济发展,外卖、快递、网约车、网络直播等成为了新业态和新就业形态的主要代表,行业规模迅速扩大,吸纳了城乡剩余劳动力等各类群体就业,目前已经发展成我国重要的就业形式。 以外卖和快递为例,可以发现虽然同属新业态,但其各自用工关系、保障方式,差异仍然较大,是否属于新就业形态和新型的用工关系,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近日,人社部官网发布消息,河北石家庄的两位农民获评“新型职业农民”初级职称,引发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叫好,认为评职称对农民是一种认可和激励;可也有人质疑,种个地也要持证上岗了吗?农民评职称有啥用?能涨工资吗? 事实上,农民评职称并非新鲜事。
10月31日晚8点,“双11”购物节正式启幕,与开卖首小时成交额过亿元形成反差的是,“退款”二字迅速冲上热搜第一。“定金”“尾款”未热而“退款”先热,今年“双11”还能放心买买买吗?其实,此“退款”非彼“退款”,这次“退款”上热搜的原因令人惊喜之中不乏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