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人民财评>>消费民生

人民财评:小心水光针美容不成变毁容

子 川
2025年08月04日15:57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222
小字号

“敷一千张面膜,不如打一针水光!”“改善肌肤暗沉”“焕发自然光彩”……时下,凭借“快速变美”特色水光针收获拥趸无数。但媒体调查发现,个别正规医美机构违规将械二类水光产品用于注射;一些没有注射资质的生活美容店、工作室,在这个暑期里公然提供代打服务;在部分化妆品批发市场,违禁的水光针剂、麻贴等产品,正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市场……

在很多人心目中,水光针就是最基础的医美项目,往往因“轻医美”之“轻”而忽视其潜在风险。事实上,水光针操作过程涉及破皮,属于有创操作,还需要使用麻药,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损伤。贵阳詹女士打完水光针后变面瘫,江苏沭阳王女士注射部位出现大面积肿胀……违规水光针变毁容针的案例,已屡见不鲜。

稍加了解可知,在非正规医美机构或生活美容场所进行水光针注射,由于缺乏严格的无菌操作环境,容易导致感染;无资质的水光针产品成分不明,可能含有激素、重金属等违禁成分,容易引发过敏反应。更严重的是,注射非法水光针可能会引发并发症。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消费者往往需要花费高额费用进行修复,甚至受到不可逆损伤,进一步加重容貌焦虑引发的心理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违规水光针曝光的只是“轻医美”乱象的冰山一角。美博会摊位上,2元一份的瓶子里,一会儿“装的生长因子”,一会儿又成了脐带血;“供货商”卖着无资质、难辨真伪的肉毒素,却能在全国发展83名下线,月销售额达30多万元……近年来随着医美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非法机构、无证医师以及假冒产品等乱象频出,屡受诟病。

概而言之,有部分医美机构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对服务和产品漫天要价;也有一些医美机构通过夸大效果、伪造成功案例等吸引消费者;包括行业无资质操作、操作不规范、设备和产品不合格导致事故多发等,种种陷阱不仅让消费者人财两失,而且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行业声誉和生态。

说好的“小而美”为何变成了很多人的“伤不起”?首先这与一些商家见利忘义、追求畸形利益有关。从“低价引流”到使用来路不明的问题产品,个别医美机构为了敛财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有非法机构参与其中。

“轻医美”成为医美领域投诉重灾区,也折射监管相对滞后。早在2023年多部门即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就规范和促进医疗美容行业发展提出一系列针对性举措。但“轻医美”的野蛮发展却迟迟无法受到严格规范,特别是在具体实践中一些医美机构故意规避规定,打擦边球。而一些管理部门缺乏主动监督意识,导致违规操作的“轻医美”服务大行其道。

哪里存在短板就从哪里补起,哪里有问题就从哪里治理。例如,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医疗广告监管工作指南》,对医疗广告监管执法的原则和具体监管规则作出细化规定,尤其严加规范医疗美容广告。特别是重申了医疗广告违法情形有关行刑衔接等内容,规定了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责任义务。

改变行业生态失衡与监管相对滞后的态势,也有待强化全链条监管,例如建立“黑名单”信用惩戒机制,以有力有效规范“轻医美”。

对消费者来说则应消除认知误区。“轻医美”虽带个“轻”字,本质上依然是医疗行为,万不可掉以轻心、草率行事,别为了美而遭了罪。

(责编:徐玉涵、曲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