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讹老外” 引网民热议
网传外国小伙遭遇中国大妈“碰瓷”
消息的最初来源是如此描述的:12月2日10点半,在北京朝阳区,一名东北口音女子经过一个骑车老外时突然摔倒自称被撞伤,并死命抱住对方所骑车不撒手,撕扯中小伙衣服被撕烂,外国小伙子急哭了……后经医生检查,该女子并未受伤。最后,女子要到1800元“医药费”方才作罢自行离开。在消息的配图中,一个看起来很“泼妇”的中年妇女死死地抓住电动车,而外国小伙子则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挠着后脑勺,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剧情翻转:老外撞人并用污言秽语辱骂大妈
在“有图有真相”的网络时代,网友们又愤怒了。“丢人丢到国外去了!”就在更多愤怒的网友加入口诛笔伐大军的时候,剧情突然毫无征兆地翻转了。据《新京报》的后续报道,老外当时骑一黑色无牌摩托,车上还带有一中国籍女子,大妈的确被老外撞倒。此外,据目击者提供的一段现场视频显示,老外撞人后不断用流利的中文污言秽语,如“你xx啊,我x你大爷”、“你骗人,你看我是外国人想讹我钱”等,辱骂被撞者。
警方调查:外籍男无证驾驶撞人
北京警方发布消息称,当事的外籍男子确实撞人,且无证驾驶。警方通报称,前天上午10点40分许,110报警服务台接群众报警,称左家庄一路口一外籍男子与行人发生纠纷。接报后,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开展工作。经调查,一中年女子经过人行横道时,被一外籍男子驾驶摩托车撞倒。在现场处理过程中,倒地女子称身体不适,民警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其送往附近医院。经医院检查,该中年女子伤情轻微。双方在医院自行协商解决了赔偿事宜。[详细]
当事人李女士否认讹钱
事情发展至此,大概可以描摹出一个模糊的版本:外国小伙撞倒了大妈,或许是大妈倒地不起的态度惹怒了小伙,使得小伙出口不逊;又或许小伙撞倒大妈后不友善的言语,使得大妈打算“讹”上一把报复报复。总之,谁也不比谁无辜。然而由于“大妈倒地扶不起”的关键词,这一普通的剐蹭还是升级到全民关注的高度,且是舆论一边倒支持小伙谴责大妈的高度。难道大妈的面目已经可憎到如斯地步了吗?
有图就有真相?网友炮轰大妈丢人丢到国外
“巨扯,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强迫老外签下不平等条约!”中国网友的娱乐精神和想象力在世界范围内都算得上一等一。当“扶起摔倒女子,外国小伙遭讹诈”的新闻爆出后,他们第一时间送出了上述调侃。还有人说“这次碰瓷碰到老外,摊上大事了”,“丢脸还要丢到外国去,你不要脸我们还要脸呢。”“强烈呼吁以敲诈勒索罪对其进行公诉”……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责骂之声充斥着电脑屏幕。[详细]
被撞大妈:他们骂我在北京碰瓷,丢脸
“好多老家人给我打电话骂我,说我在北京碰瓷!”事后被采访时,这个被指“讹诈外国人”的当事大妈李女士情绪激动,她称,不实报道让她压力很大,将追究拍照者的责任,“他必须给我道歉”。“最好能和之前骂我的呼声一样高,让我老家人都看到”,李女士称,要是有老家人打电话来,说看到道歉了,对她是误解,她就原谅拍照者。[详细]
老人变坏坏人变老,“大妈”冤不冤?
“农夫和蛇”与事故纠纷本来互不搭界,但在“彭宇案”之后,却有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随之,在我们这个讲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文明古国,遇到摔倒老人该不该扶却成了一个社会难题,这是怎样的悲哀与吊诡?再加上近期发生的四川达州“仨小孩扶摔倒老太被讹”,大妈与老太在一些人眼中似乎成了“勿近人群”。正是在“习惯性受害”思维下,“老外扶摔倒大妈遭讹”在尚无确证时,便被不少人又归入“好人做不得”的范畴,并且挥舞道德大棒,喷出一地口水。[详细]
老外咋也变坏了?
罗素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里说:“不管我们属于世界上哪个国家,我们总是认为自己的民族比所有其他民族都优越。我们把自己的价值标准加以调整,以便证明自己民族的长处乃是真正重要的长处,而其缺点相对来说则微不足道。”也正因为如此,一旦自己的民族出现“败类”,其结果就是严厉地声讨。结果出来,撞人又骂人的老外成了理亏的一方,让众人跌破了眼镜。
老外怎么也学坏了?
马未都在他的博客中说。老外也有说瞎话的,也有蛮横不讲理的,他以为长着一副外国脸公众就不相信他会说瞎话,所以可以肆无忌惮,嫁祸于人,公众还会一咕脑地倾斜于他,这类事情没有是非,只有认知惯性。多少年来,我们社会被笼罩在愿说常说必说瞎话的气氛下,大事小事都说瞎话,以致说瞎话成风;而洋人最初以不说瞎话傻呵呵地著称,可谁知几十年下来,洋人也学坏了,学油了,尤其长住中国的某些老外,偷奸耍滑爆粗口,利用中国人的善良欺负中国人。
老外“不学好”的外在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生活、工作的老外越来越多,与老外发生纠纷和冲突的机会也会日益增多。过去,我们对老外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像,其实,老外也有各种素质的人,既有“高大上”,也有“穷矮矬”,既有彬彬有礼的,也有粗俗不堪的,老外在中国举止粗俗、甚至违法犯罪的也并不少见,只是我们平时关注的不多而已。
老外的“京骂”是从哪里学的?
所以,对“老外”如此的表现我们似乎也不用“见外”,不要大惊小怪。而老外在中国,也一样要遵纪守法、尊重中国的文化、尊重中国人的感受,否则一定是一个不受欢迎的“老外”。但无论如何,生活中出现一些纠纷就开口骂人、用不堪入耳的“京骂”来攻击他人,都应该受到谴责,无论骂人者是中国人还是老外。老外满口粗俗的“京骂”也让我们中国人感到难堪。这个老外固然是“不学好”,但是,他的这些脏话都是从哪里学来的呢?[详细]
让真相“飞”一会儿
先别急着“开炮” 等一等真相
一事当前,先问事实,再做评论今天的中国,批评很活跃,网络跟帖、论坛微博,或长篇大论,或三言两语,甚至一句话、一个词、一个表情,都可以对大事小情发表意见表明态度。但也出现大量非理性批评,比如地域间的攻讦谩骂,对某些当事人的跟风指责,甚至是幸灾乐祸。这样的情绪宣泄,很难说有什么积极意义。面对公共事件,要学会追根求源,仔细甄别各种信息,而后谨慎出声——别动不动就挥舞“言论大棒”猛敲乱击。尤其是“耳听未必为虚,眼见未必为实”的当下,弄清事实再评论,尤其重要。[详细]
公共媒体更应该多一些小心和谨慎
在这个表象纷纭、本质隐蔽的时代,不管是作为自媒体的主持者,还是权威媒体的从业者,透过现象看本质、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是起码的职业要求,断不能遮蔽事实、想象叙事和捏造情节。然而,一种令人不安的趋势是,在速度与效率的比拼中,一些传统媒体也在互联网上“自废武功”,不假思索地对网络传言物尽其用,而放弃了深入调查、细心求证。于是,每一次虚假新闻的曝光,都伴随着诸多媒体的公信贬损。[详细]
破解“扶老人困局”需要三个支点
这起事件剧情发展可谓一波三折。而比事件本身更曲折的,是近年来国人对于“扶老人困局”的漫漫求解之路。综观一波又一波舆论热潮,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性是多元的,考量是复杂的,很难指望通过某一个案例,毕其功于一役地在全体国民中实现价值重塑。我们也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走出“扶与不扶”的困境,需要建构社会向善的支点,这就是:舆论理性、司法中性、内心人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