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官方网站6月3日发布《关于黑龙江中储粮林甸直属库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详细]
■粮食损失:此次火灾起火点位于12号露天垛南侧,共有80个储粮货位表层过火,过火仓位共储存粮食5.14万吨。此次火灾共造成粮食损失约1000吨。
■经济损失:经当地消防部门初步认定,火灾造成粮食损失价值约284万元,储粮资材损失23.9万元,火灾直接损失共约307.9万元。
■火灾原因:6月3日,黑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公布了此次火灾的原因,系配电箱短路打火引发火灾,排除了人为纵火的可能。经公安部沈阳火灾物证鉴定中心对从火灾现场提取的粮食输送机配电箱等物证分析,最终查明起火原因为“穿过金属配电箱的导线与配电箱箱体摩擦,导致导线绝缘皮破损,短路打火,引燃配电箱附近可燃的苇席和麻袋”。
■事故处理:中储粮林甸直属库主任郜彦平等9人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3日被移送当地公安机关。其中郜彦平与直属库副主任罗洪权被取保候审,直属库副主任于国春、直属库综合科科长陈岩及5名工人被刑事拘留。
6月2日,国家粮食局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按属地原则,切实履行好行业主管职责,加强监管督导。特别是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彻底扭转近年来事故多发频发的局面。[详细]
6月1日,消防官兵在中储粮林甸直属库清理火灾事故现场。新华社图
■《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
据2003年8月15日实施的《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是指中央政府储备的用于调节全国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的粮食和食用油。中央储备粮的管理应当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确保中央储备粮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并节约成本、费用。

未经国务院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中央储备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可动用中央储备粮: (一)全国或者部分地区粮食明显供不应求或者市场价格异常波动;
(二)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需要动用中央储备粮;
(三)国务院认为需要动用中央储备粮的其他情形。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2000年5月18日,国务院正式组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储粮总公司受国务院委托,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含中央储备油)的经营管理,对中央储备粮的总量、质量和储存安全负总责,同时接受国家委托执行粮油购销调存等调控任务。总公司在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总公司主业范围是:粮油仓储、加工、贸易及物流,仓储技术研究、服务。截至2012年底,资产总额4154亿元,在岗职工2.3万人。
中储粮总公司实行两级法人、三级管理制度,总部位于北京。截至2012年底,已在全国设立24个分公司,人员、机构和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区、直辖市,另有全资或控股的二级子公司4家。分公司根据总公司的授权委托,负责管理辖区内的中央储备粮和直属库。直属库是第三级管理单位,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其领导人员、财务和国有资产由总公司统一管理。总公司所属的直属库达到338个。中储粮总公司除充分利用直属库存储中央储备粮外,还委托一部分地方粮库和社会仓库代储中央储备粮。
火灾前四天,中央巡视组进驻中储粮
5月27日,中央第一巡视组进驻中储粮总公司开展巡视工作。中央第一巡视组组长刘伟在讲话中指出,此次巡视工作的重点是检查监督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情况,着力发现问题。
[详细]
图解中央巡视组是如何运行的
中储粮大火与巡视组进驻有关系吗
尽管中储粮一再强调高温、大风的天气原因,但还是难以打消许多人的猜测。潮涌的舆论背后,民众又有着怎样的焦灼与不安呢?
实际上,公众之所以产生类似的联想,与他们对于中央巡视组缺乏足够了解有关。中央巡视组进驻一些央企和地方巡视,目的是加强党内监督,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其巡视对象主要是省部级领导干部,一般的领导干部并不在巡视的视野之内。也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中央巡视组与企业及地方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扯上关系。
将火烧连营与巡视组进驻联系到一起,也反映了民众对中央巡视组的高期望值。民众的期待,其实是个提醒,粮库大火暴露出的管理漏洞,中储粮管理层是否有责任,中储粮管理是否有其他类似问题,需要巡视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注意。
建议中央巡视组以更严密的明察暗访,以更顺畅的信息渠道,以更公开透明的工作程序,做好下一阶段的巡视工作,既消除公众眼中的神秘,也为民众的期待解疑释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