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體談:嚴以律己,踢好足球踢出好球


8月4日,中足聯通過官方渠道,以“十要、十不要”口訣的形式,發表《職業足球從業者行為守則》。中足聯表示,為展現職業足球新風貌,進一步營造風清氣正的行業生態,中國足球職業聯賽聯合會與各職業足球俱樂部共同發起《職業足球從業者行為守則》(以下簡稱《行為守則》)。《行為守則》既是所有締約人共同維護中國足球形象、贏得社會尊重的庄嚴承諾,也是行業自律的行為標杆。
不涉假賭黑、操縱比賽,不辱罵圍攻、沖撞裁判,不弄虛作假、打默契球﹔要廉潔從業、清白做人,要公平競賽、抵制投機,要理性發聲、規范言論……不難看出,“十要、十不要”的內容字字考究、鏗鏘有聲。《行為守則》的具體所指,既是對過去職業足球、聯賽環境種種問題的精准“把脈”,更是一份根植於當下、著眼於長遠的承諾和規范。
《行為守則》的可看之處,不只是具體內容。從適用對象來看,《行為守則》並非只是針對球員和教練員,而是涵蓋所有職業足球的從業者﹔從《行為守則》出台來看,各職業足球俱樂部參與共同發起,“群眾基礎”扎實。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原本就有賽事紀律、各俱樂部也都有內部管理規章,這份《行為守則》是首次在競賽規則和俱樂部規章制度之外,以《行為守則》的形式,對從業者的言和行進行全方位規范。
中國職業足球要想突破困難坎坷,取得好成績、好名次,首先需要打下一個扎扎實實、可滋長遠的行風基石。無論球員還是教練員,俱樂部還是各地足球協會,一線隊還是梯隊工作人員,既要清楚哪些事能做、哪些事堅決不能做,也要把外在的鐵律和規范,真正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在一次次訓練、一場場比賽中實踐和體現。
構建好行風,個人嚴格遵守《行為守則》只是第一步。事實上,“十要、十不要”的不少內容,不隻有社會道德與公序良俗的體現,更有法律法規層面的“紅線”。除了呼吁個體心有敬畏、自覺對標之外,也需要行業內各方的落實、監督與引導。比如,職業足球俱樂部應加強對球員、教練等工作人員的宣教與培訓,讓從業者懂規則、知廉恥、知敬畏。同時,完善現有規章制度,優化日常管理和考核,讓《行為守則》得到有效執行。此外,媒體、廣大球迷也可發揮監督和助力作用,對違反《行為守則》的行為及時曝光。當然,對於觸及法律底線的種種言行,中足聯、相關足球俱樂部等,也不妨聯合有關部門快速介入、打擊治理。
行業生態風清氣正,中國足球才能輕裝上陣﹔也隻有風氣正,從業者才能更專心、更專業,才可能踢好足球、踢出好球。期待《職業足球從業者行為守則》真正得到各方重視和落實,讓賽場內外遍吹新風,為中國足球孕育新希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