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熱評

人民熱評:根治網絡不實信息這塊“牛皮癬”

甄 言
2025年07月30日09:58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222
小字號

喜歡通過網絡獲取信息的人,大都遭遇過被不實信息蒙蔽的煩惱:

看上去“很權威”的“獨家報道”“一手數據”“深度揭秘”,其實都是虛構的﹔看上去很“抓眼球”的“明星隱私爆料”“突發事件真相”,其實是通過劇情擺拍、拼湊剪輯、AI合成等方式制作的﹔看上去“很專業”的財經專家、醫生、律師等身份,其實是為引流而刻意編造的……

此前,各平台也處理封禁過一批賬號。例如,賬號“老陶說真話”因涉嫌虛假擺拍並隱瞞表演性質,嚴重觸犯了平台規定,被無限期封號處理﹔1000萬粉絲網紅、財經自媒體博主大藍因多次發布特定股票漲跌預測內容,煽動網民全倉買入某特定股票,嚴重觸犯法律法規,平台決定無限期封禁該賬號……

網絡上那些捕風捉影的臆測、夸大其詞的言論、斷章取義的拼湊,其危害遠超“不實”范疇,不僅可能嚴重侵害他人權益,而且會破壞網絡生態和輿論格局,有些謠言甚至可以嚴重地攪亂社會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真理越辯越明,認知越悟越清,網絡信息傳播,同樣需要求真、求清。網絡謠言等各類不實信息,顯然已成人人喊打的網絡公害。

網絡空間絕沒有法外之地,網絡輿論場不能淪為不實信息的大染缸、謠言假話的孽生地。近日,中央網信辦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為期2個月的“清朗·整治‘自媒體’發布不實信息”專項行動,從嚴打擊惡意蹭炒誤導公眾、多種手段歪曲事實、不做標注以假亂真、專業領域信息不實等四類突出問題。以“國家之力”持續深入整治自媒體發布不實信息亂象,以“有形之手”進一步規范自媒體信息發布行為,為守護好清朗網絡空間提供了堅實支撐。

信息的發布、轉載、傳播、評論,都不能逾越客觀真實底線,更不能觸碰法律紅線。同一片藍天之下,任何人的行為都不應以侵犯公共利益、犧牲他人福祉為代價。更好共享網絡信息交流之便,必然需要以生態共建、亂象共治為支撐。

平台企業肩負著整治和圍堵不實信息的主體責任,理應建立健全技術識別發現、信息來源標注和專業資質認証等功能機制,進一步規范自媒體運營行為。自媒體運營者也當增強守法遵規意識,一方面積極配合完善資質認証,將資質認証領域、身份等信息向公眾展示﹔另一方面發布信息應如實標注來源,努力做到真實有效、可溯可查。

網絡不實信息從網絡誕生之時就存在,但它並不是不可治愈的絕症。治理不實信息亂象,打掉其背后的黑灰產業鏈很關鍵。除了採取站內信警示、短期禁言、長期禁言、注銷賬號等分級處置手段,還應在流量分配端口和紅利返現端口建好防火牆,堅決斬斷不實信息發布賬號的“分羹”渠道。不實信息傳播不開、無法變現,妄圖靠造假引流的畸形產業鏈定會徹底退出歷史舞台。

謠言止於“治者”,也止於“智者”。對網友而言,面對真假難辨的信息,不妨多一些理智思考、求証探尋,切莫盲聽盲信,更不要輕易跟帖、跟購。廣大網友增強法治意識、理性精神,不被虛假信息蒙騙,不趟網絡造謠的渾水,造假自媒體賬號一定掀不起什麼風浪。

(責編:徐玉涵、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