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的故事(人民觀點)

——身邊變化看生態⑤

本報評論部
2023年05月25日06: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

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將這一理念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需要提高社會各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自覺性和參與度

 

小滿過后,位於北京的國家植物園處處生機盎然。行走其中,流蘇樹、猬實、四照花等“小眾植物”成為熱門觀賞對象。截至目前,國家植物園共收集各類植物1.7萬多種,其中珍稀瀕危植物近千種。光是雲杉,就成功從世界各地引種24種,佔全球品種一半以上。

近2000公裡外的廣州,華南國家植物園同樣萬物並秀。2022年以來,該園新引種植物1100多種。目前園內保護植物總數達到1.75萬余種,躋身全球前五名。

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一南一北兩個國家植物園,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基地、戰略植物資源的儲備庫、植物科學傳播的重要平台,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折射著我們守護多樣物種、共建美好家園的堅定決心和務實行動。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助於維護地球家園,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新時代以來,我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國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不斷強化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實施最嚴格執法監管,一大批珍稀瀕危物種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不斷增強,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2021年,雲南“短鼻家族”亞洲象群北上南歸的長途旅行,引起全球關注。最近,它們有了新消息:野象健康狀況良好,象群吸收了新成員,分成兩群在不同區域活動。在全球亞洲象數量減少的背景下,象群不斷壯大,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標志性成果。其實不只是野象,大熊貓從“瀕危”降為“易危”等級,朱鹮由1981年發現時僅存的7隻增加到9000余隻,藏羚羊繁衍遷徙,長江頻現“江豚逐浪”……一個個生態故事,既彰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取得新成效,也啟示我們,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才能真正守護好大自然這一“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

“眾力並,則萬鈞不足舉也。”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將這一理念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需要提高社會各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自覺性和參與度。“我們與萬物同行,看得我熱淚盈眶”“讓地球可持續發展才是真正的無窮之路”……紀錄片《無窮之路2》把鏡頭對准祖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在多個網絡平台上線播放后,感動了許多網友。走在前沿的改革者、跨越世代的巡護人、無私奉獻的志願者……無數人共同努力,守護著自然世界的豐富多彩,也激勵著更多人了解、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越多樣,地球越生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建立健全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的長效機制,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讓保護生物多樣性成為公民自覺行動,必能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邁上新台階。

今天,我們已經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生態文明建設具備更多條件。同時也需要清醒認識到,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仍面臨諸多挑戰。有效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為萬物謀和諧,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事業,必須同心協力,抓緊行動。秉持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把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內容,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改善自然生態系統狀況,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實現自然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定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求。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為“從協議到協力:復元生物多樣性”。各地舉辦的科學普及、志願服務、司法保護宣傳等活動精彩紛呈,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凝聚了更多共識。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這是神州大地上正在發生的故事,這是美麗中國建設看得見的未來。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25日 05 版)

相關新聞:

努力實現藍天常在空氣常新

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讓更多山川披綠、林海生金

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新發展

(責編:牛鏞、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