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讓廣大農民共享“數字紅利”(人民時評)

周愛民
2023年04月28日05:5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數字技術的賦能,不僅提升了鄉村公共服務能力,而且降低了公共資源向農村傾斜的成本,從而為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了新路徑

  

  在“中國蔬菜之鄉”山東壽光,60萬畝蔬菜大棚成了一座座現代化的農業工廠,一台台機器人在各大棚內自如“行走”,完成授粉、運輸、噴藥、巡檢、分揀等操作。“雲端”種植使蔬菜產量提升了10%,商品果率提升了15%至20%,為農民增產增收拓寬了渠道。現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正成為農民的新工具,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數字鄉村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不久前,中央網信辦等五部門聯合印發《2023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要求各地以數字化賦能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整體帶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以新一代數字技術為支撐,聚焦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需求,加快數字鄉村建設,必將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助力。

  推進鄉村振興,產業要先行。數字化浪潮為鄉村產業振興打開了新的空間。從全天候監測氣象、土壤、溫濕度來提升種植水平,到專家遠程識別診斷病虫害、推薦優選用藥方案﹔從智慧系統對人員、農資、設備等進行精細化、數字化管理,到電子商務有效拓寬農副產品銷路……數字技術貫穿農作物耕、種、管、銷各環節,推動了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升級,使農業生產更精准、更高效,發展動力更加強勁。數字技術的廣泛運用,使鄉村產業形態不斷豐富、產業集群不斷形成,為鄉村振興帶來新機遇。

  農村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數字鄉村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近些年來,聚焦農村社保與就業服務、農村特殊人群信息服務、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等領域,農村公共服務數字化發展取得豐碩成果。比如在“醫養一體化”服務方面,不少地方推進“5G雲醫療”,利用城市優質醫療資源為村民提供高質量遠程醫療服務。可以說,數字技術的賦能,不僅提升了鄉村公共服務能力,而且降低了公共資源向農村傾斜的成本,從而為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了新路徑。

  數字技術具有精准快速的優勢,能夠提升鄉村治理的科學性。比如,重慶渝北區整合基層黨建、產業、鄉村旅游、村民信息等數據,建立“村村享”智慧治理平台,解決了群眾辦事門難找、跑路遠、環節多、手續繁等突出問題,讓村民辦事從“最多跑一次”到“跑也不出村”。再比如,浙江省德清縣“數字鄉村一張圖”歸集了當地58個部門的282類基礎數據,全縣137個行政村的數據都接入“德清城市大腦”,可以自動生成相關數據報表和趨勢分析,供有關部門研判決策,指導各村發展特色產業。各地實踐表明,數字技術賦能,能大幅提升鄉村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不斷提升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不斷推進數字鄉村建設,讓數字技術在鄉村的廣闊天地發揮更大作用,讓廣大農民共享“數字紅利”,必將推動農業強國建設取得新進展、數字中國建設邁上新台階。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28日 05 版)

(責編:牛鏞、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