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大家談·一起來想一起來干12·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本期大家談,我們選刊3篇來稿,分享各地因地制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編 者
引來產業添活力
貴州省錦屏縣 楊 波
“以前養鵝,規模小而散,臭氣重還不衛生。”在貴州省錦屏縣銅鼓鎮火沖村,村民回憶起過去養鵝的體驗,眉頭緊皺。根據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結合市場需求,當地引進了羽毛球生產企業,做大做強鵝產業。如今,養鵝有了技術支持,產品也有了穩定銷路,村民腰包越來越鼓,生活越來越富足。
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企業發揮“領頭雁”作用,加上“企業+合作社”“合作社+農戶”等合作模式,就能吸引更多村民參與。正是在龍頭企業帶動下,火沖村的鵝產業逐步走向產業化、規模化、標准化,由“一盤散沙”轉向“統一運作”,實現了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銷售,成功從“小養殖”走向“大市場”,效益顯著提升。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強勁動能,產業興、農民富、農村美的畫卷必將越繪越壯麗。
組團發展促致富
浙江省杭州市 祝立雄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面對產業發展乏力、人口持續外流等問題,一些地方村村聯合組團發展的願望越來越強烈。
立足鄉村“小而散”的現實,浙江在不破壞既有的建制格局基礎上,通過黨建聯建統籌農村發展,實現資源優化組合、思路共謀共享,努力破解農村公共服務不強、治理成本高等問題。以慈溪市為例,全市270多個行政村形成了81個片區,共落地發展項目200余個,不僅有效增加了村集體收入,也帶動了就業、提高了農民收入,推動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倍差持續縮小。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組織振興是重要保障。黨建聯建激發組織活力,片區組團提升治理效能,能夠有效統籌鄉村發展,實現鄉村資源的最優配置。立足自身稟賦,繼續完善優化以強帶弱、互補分工的發展模式,黨建引領鄉村片區組團發展的優勢將更加顯現。
藏糧於技增效益
江西省贛州市 常子豪
“我們又有新技術了!”近年來,每逢田裡推廣新技術,村民們總是奔走相告,十分高興。看著自家農產品產量高、質量優,村民們使用農機農技的勁頭更足了。
過去,村民們時常擔心冬天有寒潮、來年沒產量,靠天吃飯是常態。如今,大棚裡用上了稀土補光燈,不僅提高了蔬菜產量,還縮短了成熟期,能錯峰上市,經濟效益大大提升。考慮到贛南地區山多林多田塊分散,大型機械難以施展拳腳,村裡還嘗試用無人機播種水稻,農民作業變得更輕鬆,糧食生產更有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農業現代化問題,強調“要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目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2%,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72%。發展農業科技,推廣農業裝備,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一定能更好促進農業節本增效、提質增效,助力農業現代化早日實現。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27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