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范恆山
2023年04月19日06: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數字技術是數字時代驅動人類社會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的關鍵力量。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正在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一系列革命性變化和創造性成果。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作出重大部署,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台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這為我們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指明了前進方向。

  近年來,我國主動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為抓手,充分發揮海量數據、超大規模市場和豐富應用場景等優勢,積極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與此同時,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大而不強、快而不優問題仍然突出,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還存在不少梗阻,如關鍵領域技術創新能力不足、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門檻較高等。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必須清晰梳理並著力打通這些梗阻,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

  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數字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支撐。近些年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仍存在關鍵領域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核心元器件、操作系統等技術研發和工藝制造落后於國際先進水平等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發展就會受制於人,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基礎就不牢固,數字經濟大而不強、快而不優的局面也就難以根本扭轉。必須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健全新型舉國體制,瞄准全球數字技術基礎前沿領域和我國數字技術薄弱環節,集中力量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牢牢掌握數字經濟發展主動權。強化數字基礎設施的統籌部署、協調布局、一體建設、融通運用和普惠共享,鼓勵從地區、行業實際出發積極拓展應用場景。推進數據分類分級確權授權使用和市場化流通交易,健全數據要素權益保護制度,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數據產權制度體系。

  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門檻。近年來,我國大力實施企業“上雲用數賦智”等行動,推動企業數字技術應用水平顯著提升。但從結構上看,大型企業數字化轉型意願強且轉型快、效果好,而中小企業則大都轉型較慢。根本原因在於數字化轉型的經濟技術門檻較高,許多中小企業不願轉、不敢轉、不會轉。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著力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門檻和成本。可以通過在重點行業和區域建設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公共工業互聯網平台和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鼓勵行業龍頭企業開放數字化資源,為中小企業提供普惠性數字轉型服務﹔加快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支持中小企業向全業務全流程數字化轉型延伸拓展﹔繼續大力推行普惠性“上雲用數賦智”服務,推動中小企業上雲、上平台,降低其數字化轉型的技術、資金門檻。

  提升數字治理水平。數字技術的快速創新和應用,推動新業態新模式競相涌現,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一系列新變化新氣象。同時,由於相關規則、制度、機制的健全和完善需要一個過程,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應用也給經濟社會治理帶來嚴峻挑戰。對此,要善於總結、比對、提煉與分析,把成功和成熟的做法及時上升為制度和法規,不斷提升數字經濟監管的公正、開放、透明和法治化水平,激發經營主體創新活力和自律動力。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在優化經濟社會治理中的優勢和作用,不斷提升治理的精准性、協調性、有效性。探索將公共數據服務納入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統一的國家公共數據開放平台和開發利用端口,系統推進政務平台規范化、標准化、集約化建設。

  提高全民數字素質。目前,我國互聯網上網人數達10.3億,但大部分人群都是較為淺層次地觸及數字技術,缺乏運用數字技術的能力。要把提高全民數字素質作為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全面提升人民群眾運用數字技術的本領。同時,堅持法規約束與教育引領相結合,不斷提高公民網絡文明素養,強化數字社會道德規范。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19日 09 版)

(責編:趙欣悅、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