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研發和掌握更多的國之重器”(中國道路中國夢·齊心協力加油干)

王宏強
2023年04月17日06: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一定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研發和掌握更多的國之重器。”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冒雨來到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煙台基地,近距離察看停靠在這裡的自升式修井生活平台,遠眺“藍鯨1號”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台、“泰山”龍門吊、海洋牧場平台,詳細了解高端海洋工程設備制造、維護、運行情況。殷切的囑托和寄語,更加堅定了我們矢志奮斗的信心和決心。

  海洋開發,裝備先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是我國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支撐。2013年剛入職,我就參與到“藍鯨1號”的籌備及建造工作中。從前期設計、設備採購,到鋼板切割、龍骨分段鋪設等船體施工,再到船體下水……我們親歷了“藍鯨1號”的誕生,“藍鯨1號”也見証了工程隊伍的成長。2017年平台交付啟航,開赴南海助力可燃冰開採。當看到“藍鯨1號”燃燒臂上噴涌“火龍”的一瞬間,我為自己自豪,更為國家自主創新取得進展而分外驕傲。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近年來,我們牢記囑托、拼搏奮進,自主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歇。從海上油氣田、海上糧倉、海上風電等的持續發展,到“長鯨1號”“耕海1號”“國鮑1號”“百箱計劃”等24座海上平台相繼投放,我們以自主創新為筆,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海洋資源綜合開發答卷。

  當前,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企業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比如,我們瞄准海上風電這一綠色能源領域,開拓了“3060”系列海上風電安裝平台新業務,讓電“從海上來”。升降系統是關系整船安全性、經濟性的關鍵技術。我們刻苦攻關,研發的連續沖樁系統隻需不到4個小時,便具備從海床拔樁的條件,填補了國內的技術空白。隨著各項技術的創新突破,我們的海上風電項目不僅能夠滿足中國海域的作業需求,而且能夠滿足歐洲北海及東南亞海域的作業需求,一些前沿技術和產品正在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夢想因堅持而精彩,未來因奮斗而美好。這十年,我和生產一線的同事們齊心協力、並肩奮戰,共同見証了中國海洋工程裝備的大變化、大發展。從來圖加工到自主研發,從單一的鑽井平台到現在各業務板塊蓬勃發展,一幅壯麗的海洋產業新圖景已經徐徐鋪展。

  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我國自主創新事業大有可為。前進道路上,我們將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創新研發工作中,把海工裝備領域的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鍛造出更多的國之重器,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作者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煙台基地項目生產管理部工程師)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17日 05 版)

(責編:趙欣悅、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