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不求桃李滿園  隻為相暖相依(暖聞熱評)

崔  妍
2023年04月12日06: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物】特教路上的“筑夢人”閆蕊

  【故事】閆蕊是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特殊教育中心的教師。22年來,從負責聽障孩子的語文教學,到為患有腦癱、自閉症等疾病的兒童進行培智教育,她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用心引導學生跨越殘缺的障礙,幫助不少學生實現了能力提升。

  【點評】

  “后悔選擇這行嗎?”22年,隻教過96名學生,比普通教師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卻很難體會到桃李滿園的成就感,閆蕊堅定回答:“假如再選一次,我還會做一名特教老師。”不為“桃李滿天下”,隻為夢想相伴、相暖相依——這是閆蕊從事特殊教育的不變初心。

  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有愛才有責任。對特殊教育來說,更是如此。閆蕊日復一日地付出,幫助這些特殊孩子找回生命中缺失的美好。聽障孩子學習拼音不易,她就一遍遍教﹔轉型培智教育,她把專業筆記做得密密麻麻﹔面對情緒不穩定、溝通有困難的學生,她用“量身定制”的教學方法化解一個個難題……蹲下身來、耐下心來,將自己的愛心、細心毫無保留地傾注到孩子們身上,閆蕊以“師者仁心”,以不斷磨精磨細的教學方法,呵護著學生的心靈,滋養著他們的成長。

  教師的責任感,體現於因材施教﹔教育的公平性,體現在有教無類。重度智力障礙兒童無法入校學習,閆蕊主動送教上門,把課堂“搬”到學生家中。帶上繪本教具,奔走在酷暑嚴寒,這些年來,閆蕊每年送教行程超過2000公裡。漫漫送教路,記錄著閆蕊的奔波,見証著特殊教育事業前行的腳步。近年來,從壯大“送教上門”教師隊伍,到提高特殊教育學校招收能力,再到積極推進特殊教育數字化轉型,“辦好特殊教育”的承諾得以踐行,更多孩子接受到了更平等、更優質的教育。

  對於殘障青少年而言,教育意味著什麼?可能是掌握一門技術、走上工作崗位“發光發熱”,可能是生活能夠自理、減輕父母負擔,也可能只是會多寫幾個字、多說幾句話。這些普通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進步,卻可以匯聚成光,照亮他們的生命,助力他們實現夢想。在閆蕊的班級裡,有不少學生順利升入重點特殊教育學校,有一些孩子對畫畫、閱讀展現出濃厚的興趣﹔而在更廣袤的特殊教育土地上,有學生成長為冰雪運動的特奧冠軍,有學生走上講台成為特教老師,有學生投身公益事業點亮更多困境中的夢想……他們的故事,凝結著無數“筑夢人”的耕耘付出,也顯示出特殊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對特殊兒童來說,在為他們提供物質上幫助的同時,還要不斷提升他們的發展能力、發展機會。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強化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展”。瞄准這一目標,我們還要採取更多措施,匯聚更多力量,切實將特殊教育普惠發展落到實處,全面提高特教質量,讓更多人能夠在教育的滋養下,掌握知識技能、改變自身命運、成就人生夢想。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12日 05 版)

(責編:衛嘉、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