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
——奮進新征程,創造新偉業③
(一)
“面對國際國內環境發生的深刻復雜變化,必須做到沉著冷靜、保持定力,穩中求進、積極作為,團結一致、敢於斗爭。”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我國發展的新目標新形勢新任務,強調:“隻有全體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舟共濟、眾志成城,敢於斗爭、善於斗爭,才能不斷奪取新的更大勝利。”
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令人鼓舞,催人奮進。黨的二十大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號召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放眼今日之中國,從勇攀世界科技巔峰的雄心壯舉,到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的勠力同心,從創造更加美好生活的風雨無阻,到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不懈奮斗……960多萬平方公裡熱土欣欣向榮、生機勃勃,14億多人民意氣風發、頑強拼搏,匯聚成新時代中國昂揚奮進的洪流。
力量生於團結,幸福源自奮斗。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指出:“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這一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過去我們為什麼能夠成功、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重要密碼,深刻彰顯了百年大黨帶領億萬人民堅定不移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信心和決心。
回望百年奮斗歷程,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勝利,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眺望前方的奮進路,我們深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准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循大道,至萬裡。無論風雲如何變幻,無論挑戰如何嚴峻,我們都要錨定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牢牢把握團結奮斗的時代要求,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奮力實現既定目標,以行百裡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百年成就無比輝煌,百年大黨風華正茂。對百年奮斗歷史最好的致敬,是書寫新的奮斗歷史。
(二)
這一幕令人熱淚盈眶。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在國家體育場隆重舉行。伴隨著《我和我的祖國》的悠揚旋律,中國各行各業、先進模范人物、56個民族的代表,用雙手將鮮艷的五星紅旗緩緩傳遞到體育場升旗區。這是億萬人民團結精神的有力詮釋,是新時代奮斗身影的美好呈現。
歷史見証壯闊的行進,時間鐫刻堅實的步伐。從黨的十八大開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的復雜局面,面對世所罕見、史所罕見的風險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果敢抉擇,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行,豪邁唱響“風卷紅旗過大關”的壯麗凱歌,奮力書寫“直挂雲帆濟滄海”的時代華章。
難以忘記,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復雜局面。彼時國際金融危機余波未了,修昔底德陷阱、塔西佗陷阱等各種聲音相繼出現,“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中國停滯論”等各種論調不絕於耳。我們黨提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提出並貫徹新發展理念,帶領人民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航程上無懼回頭浪、勇開頂風船,譜寫了“兩大奇跡”新篇章﹔
難以忘記,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關鍵期,剩下的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面對一道道接踵而至的“加試題”,決戰脫貧攻堅時間緊、要求高、任務重,黨中央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黨帶領人民披荊斬棘、櫛風沐雨,發揚釘釘子精神,敢於啃硬骨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難以忘記,世紀疫情來勢洶洶,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面臨嚴重威脅。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強烈的歷史擔當和強大的戰略定力,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億萬人民同舟共濟、同心抗疫,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較強、致死率較高的病毒株的廣泛流行,有效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跡﹔
難以忘記,歷經7年艱辛努力,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勝利舉辦。在全球疫情大流行背景下,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人民克服各種困難挑戰,全部參與者堅持“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錯,一天也誤不起”,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向世界奉獻了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全面兌現了對國際社會的庄嚴承諾﹔
…………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乘風破浪,更知壯志凌雲。回顧這十年極不平凡、極不尋常的征程,總書記深刻指出:“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這些年來,我們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接踵而至,大仗一個接一個,每一仗都是靠全體人民團結奮斗、頑強斗爭闖過來的。”
這十年,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在千辛萬苦的奮斗中,我們黨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團結帶領億萬人民以奮發有為的精神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推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走實走深﹔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論述,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煥發勃勃生機﹔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推動平安中國建設邁向更高水平……十年砥礪奮進,正是因為黨和人民的團結奮斗匯聚起事業發展的澎湃動能,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
這十年,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直面涉灘之險、爬坡之艱、闖關之難,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穩經濟、促發展,戰貧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災,應變局、化危機,攻克了一個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險阻,創造了一個個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武漢保衛戰打響時,一句“我是黨員我先上”凝聚眾志成城的抗疫合力﹔四川瀘定地震后,救援隊伍緊握繩索攀爬過江,呈現新時代的“飛奪瀘定橋”﹔重慶山火前,上千名志願者的頭燈連成一條攔截火海的防線,筑起“新的長城”……十年砥礪奮進,正是因為黨和人民的團結奮斗凝聚起攻堅克難的強大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航船劈波斬浪、一往無前。
這十年,治國理政考驗之大前所未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我們黨遭遇多方面的重大風險挑戰。“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重大風險挑戰中我們經歷的這三件大事,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贏得的歷史性勝利,是彪炳中華民族發展史冊的歷史性勝利,也是對世界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性勝利,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今天,中國式現代化得到成功推進和拓展,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中國人民自己手中﹔中國人民煥發出更為強烈的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正在信心百倍書寫著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偉大歷史……十年砥礪奮進,正是因為黨和人民的團結奮斗激發出勢不可擋的磅礡偉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置身“我們的新時代”,每個人都既是見証者也是參與者。感受著時代的脈搏、聆聽著歷史的律動,增添著時代的榮光、創造著歷史的精彩,一個結論分外清晰: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靠的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靠的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
(三)
事業的偉大,不僅在於成就的輝煌,還在於過程的壯麗。
“圍繞明確奮斗目標形成的團結才是最牢固的團結,依靠緊密團結進行的奮斗才是最有力的奮斗。”這是新時代十年偉大成就的重要結論,也是在新征程上創造新偉業的深刻啟示。
——目標指引方向,鼓舞億萬人民心往一處想。
十年不懈奮斗,多少跌宕起伏、多少驚心動魄、多少堅定前行。篤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明確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方針,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開辟百年大黨自我革命新境界﹔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推動人民軍隊實現整體性革命性重塑、重整行裝再出發……
一個個牢記初心使命的宏偉目標,一次次舉旗定向的關鍵抉擇,一項項立足長遠的戰略謀劃,充分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恢弘氣魄、遠見卓識、雄韜偉略,為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指明了前進方向。正是在黨的旗幟下步調一致向前進,在黨的奮斗目標下團結一心向前進,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滿懷信心向前進,我們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黨全國人民的中心任務。”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確定了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和未來5年的主要目標任務,在神州大地上吹響了團結奮斗的前進號角。新時代新征程,隻要我們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一步一個腳印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付諸行動、見諸成效,就一定能夠讓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核心凝聚力量,引領14億多人擰成一股繩。
我們這麼大一個黨,這麼大一個國家,隻有黨中央有權威,才能把全黨牢固凝聚起來,進而把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起來,形成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力推進黨的政治建設,健全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制度,保証全黨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顯著增強。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這是歷史和人民的共同選擇、鄭重選擇、必然選擇,是黨和國家之幸、人民之幸、中華民族之幸。亂雲飛渡中把牢方向,驚濤駭浪中堅如磐石,風險挑戰中運籌帷幄,從容駕馭各種復雜局面,有效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實踐充分証明:有了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14億多中國人民就有了團結奮斗的領路人。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黨的二十大著眼前進道路上必須准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提出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排在首位的就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新時代新征程,更加自覺地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覺地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一定能使黨始終成為風雨來襲時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確保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確方向,確保擁有團結奮斗的強大政治凝聚力、發展自信心,集聚起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磅礡力量。
——思想就是旗幟,指引中國號航船破浪前行。
旗幟立起來了,團結奮斗才有目標和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內外形勢新變化和實踐新要求,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勇於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集中體現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創新理論,科學回答了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黨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堅持不懈用這一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引團結奮斗的正確方向、激發團結奮斗的精神動力……實踐充分証明:有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思想之旗、精神之旗,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思想上行動上就有了科學指引,團結奮斗就有了思想根基和正確方向。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到了愈進愈難的階段,“開頂風船、走上坡路”需要物質基礎、社會條件的保障,更需要指導思想、精神旗幟的引領。新時代新征程,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感悟這一重要思想所蘊含的堅定理想信念、真摯為民情懷、高度歷史自信、無畏擔當精神,把握好這一科學理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推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力量,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將永遠照耀我們的前行之路。
大舸中流下,青山兩岸移。今日之中國開啟更加壯闊航程,億萬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向著更加宏偉的目標邁進。這樣的團結“試看天下誰能敵”,這樣的奮斗“移山倒海盡可期”!
(四)
八百裡太行萬仞壁立、千峰如削,一渠清水穿山而來,流淌出一段“團結就是力量”的佳話。上世紀60年代,為解決困擾千年的干旱問題,河南安陽林縣數萬人民,用近10年時間,在太行山腰生生鑿出一條全長1500公裡的引水渠,定名“紅旗渠”。
黨的二十大后,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凝望潤澤一方的人間奇跡贊嘆道:“紅旗渠就是紀念碑,記載了林縣人不認命、不服輸、敢於戰天斗地的英雄氣概。”深切勉勵大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也就是一兩代人的事,我們正逢其時、不可辜負,要作出我們這一代的貢獻”。
“中國共產黨百年史是一部團結帶領人民為美好生活共同奮斗的歷史”。經過百年奮斗,我們黨緊緊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洗雪民族恥辱,中國人民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回首來時路,是“比鐵還硬,比鋼還強”的團結之力,是“風雨無阻向前進”的不懈奮斗,讓我們不斷越溝邁壑、爬坡過坎、攻城拔寨,創造了“人心齊,泰山移”的人間奇跡。從百余年前的一派衰敗凋零景象,到今天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我們更能深刻理解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裡程碑意義,更加深刻認識“團結就是力量,奮斗開創未來”的內在邏輯和價值旨歸。
“團結奮斗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顯著的精神標識”,這是歷史的深刻昭示。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百年非凡歷程,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讓我們黨歷經滄桑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黨領導人民鑄就的團結奮斗精神,印刻在“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的紅軍戰士身上,凝結在“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建設者身上,展現在“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兩彈一星”研制者身上,書寫在“殺出一條血路來”的改革開拓者身上,定格在1800多名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獻出寶貴生命的黨員、干部身上,激揚在面對疫情堅守崗位、一往無前的最美逆行者身上……歷史啟迪未來,團結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保証。
“能團結奮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團結奮斗的政黨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這是歷史的深刻啟迪。經千難而前赴后繼,歷萬險而鍥而不舍,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的百年奮斗,實現了中國從四分五裂、一盤散沙到高度統一、民族團結,從積貧積弱、一窮二白到全面小康、繁榮富強,從被動挨打、飽受欺凌到獨立自主、自信自強。歷史啟迪未來,民族團結和諧,則國家興旺、社會安定、人民幸福﹔我們黨團結統一,則難不住、壓不垮、無往而不勝。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這是歷史的深刻邏輯。大海,是涓涓細流一點一滴匯成的﹔史詩,是億萬人民一筆一畫書寫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國人民心中,最深厚的力量在中國人民之中。回首百年,人民群眾筑成紅軍時期的“銅牆鐵壁”,匯成抗日戰爭中的“汪洋大海”,用小車推出淮海戰役的勝利、用小船劃出渡江戰役的勝利,干出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就,主演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偉劇,創造了新時代的新輝煌。從建黨的開天辟地,到新中國成立的改天換地,到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靠的就是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永遠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歷史啟迪未來,人民永遠是我們黨最堅實的依托、最強大的底氣。隻要始終與人民風雨同舟、與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就一定能在新的趕考之路上交出更加優異的答卷。
“愛國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團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這是歷史的深刻總結。人心向背、力量對比是決定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關鍵,是最大的政治。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完成歷史使命的重要戰略和策略。回顧百年奮斗歷程,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統一戰線擺在重要位置,不斷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奮斗的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不斷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廣泛凝聚共識,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礡偉力。歷史啟迪未來,統一戰線是黨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也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法寶。隻要我們不斷鞏固和發展各民族大團結、全國人民大團結、全體中華兒女大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一定能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
百年滄海桑田,百年物換星移,黨團結帶領人民在中華大地上奏響了氣壯山河的奮進凱歌。實踐深刻表明,隻要黨和人民始終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任何風浪都動搖不了我們的鋼鐵意志,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了我們的鏗鏘步伐。中國的昨天已經寫入人類史冊,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
(五)
嶄新藍圖,激發昂揚干勁﹔廣袤大地,涌動蓬勃生機。
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出台方案,探索跨區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海南洋浦港開展封關項目建設,奮力提升港口現代化水平﹔南方五省區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全面展開,為超6000萬戶農村居民提供高質量的供電服務……黨的二十大閉幕之后,各地區各部門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激發出的熱情和干勁,轉化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務實行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來到了延安,在瞻仰革命紀念地時強調:“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弘揚延安精神,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發揚斗爭精神,為實現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標任務而團結奮斗。”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奮斗精神,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向歷史和人民交出新的優異答卷的堅定信念﹔這是百年大黨踏上新征程,向著新的奮斗目標出發的庄嚴宣示。
宏偉目標不會輕鬆實現,前進道路必然風雨兼程,需要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號角更加響亮、行動更加堅決、步調更加一致、意志更加頑強。
我們靠團結奮斗創造了輝煌歷史,更要靠團結奮斗開辟美好未來。
在新征程上創造新偉業,讓我們堅定戰略自信,“步調一致向前進”。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新時代的偉大實踐深刻表明,正是因為確立了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黨才有力解決了影響黨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從根本上確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在新征程上向著新的奮斗目標出發,堅定不移把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我們要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黨的團結統一是黨和人民前途和命運所系,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動搖﹔“兩個確立”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決定性因素,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証。我們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深刻領會在新征程上必須堅持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和戰略布局、戰略舉措不動搖,堅定戰略自信,保持戰略清醒,增強信心斗志,不斷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勝利。
在新征程上創造新偉業,讓我們錨定既定奮斗目標,“畫出最大同心圓”。今天,經過長期奮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備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証、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中國共產黨正領導中國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可逆轉地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越是接近目標,越是形勢復雜,越是任務艱巨,越要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我們要把握好固守圓心和擴大共識的關系,不斷增進共識,真正把不同黨派、不同民族、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會制度下的全體中華兒女都團結起來,動員全體中華兒女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一起來想、一起來干,形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
在新征程上創造新偉業,讓我們發揚擔當和斗爭精神,“越是艱險越向前”。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我們今天所要創造的復興偉業,不是在風平浪靜下的馬到成功,不是在鮮花掌聲中的樂享其成,前進道路上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我們面臨的各種斗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將伴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過程。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堅定斗爭意志,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骨頭要硬,敢於出擊,敢戰能勝,牢牢掌握斗爭主動權,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我們要敢於擔當、善於作為,事不避難、義不逃責,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概,在機遇面前主動出擊,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在風險面前積極應對,集中精力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
中國式現代化偉大而艱巨。惟其艱巨,所以偉大﹔惟其艱巨,更顯榮光。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沒有捷徑,唯有實干。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基本實現現代化要靠實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靠實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靠實干。現在,我們已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正意氣風發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我們通過奮斗,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斗,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
(六)
“你們以羅陽同志為榜樣,扎根航空裝備研制一線,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攜手拼搏奉獻,這種團結奮斗的精神非常可貴。”2022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飛“羅陽青年突擊隊”的隊員們回信中,深情點贊青年隊員們的團結奮斗精神,特別強調“把黨的二十大描繪的宏偉藍圖變成現實,需要各行各業青年勇挑重擔、沖鋒在前”。
江河之所以能沖開絕壁奪隘而出,是因其積聚了千裡奔涌、萬壑歸流的洪荒偉力。今天,中國人民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已經充分爆發出來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勢不可擋的磅礡力量。黨的二十大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進行了宏觀展望,“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接力棒,歷史地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這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奮進新時代、書寫中華文明新的輝煌篇章的偉大時代!中國人民的每一分子,中華民族的每一分子,都應該為處在這樣一個偉大時代感到驕傲、感到自豪!
百年大黨,千秋偉業,萬裡河山。走過苦難輝煌的過去、走在日新月異的現在、走向光明宏大的未來,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証明——
“隻要在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敢於斗爭、善於斗爭,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挑戰,繼續創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跡。”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30日 05 版)
相關閱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