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評論員觀察)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增強發展的安全性主動權②

何  娟
2023年02月24日05:0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以規模擴大、結構升級的內需牽引和催生優質供給,我們一定能推動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給良性互動和高水平動態平衡,增強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起步即沖刺,實干開新局。在遼寧沈陽,今年首批確定的超30個百億元的重大項目,產業轉型和創新驅動的產業項目有13個,佔比近一半﹔在福建福州,民天國際物流中心場地平整工程項目工地上一片繁忙﹔在江西九江,施工人員加快銀砂灣作業綜合碼頭樁基工程建設,碼頭設計年吞吐量2150萬噸……放眼全國各地,一項項重大工程接連開工,一批批建設項目緊張推進。一頭連著民生需求,一頭連著企業供給,新老基建投資接續發力、同頻共振,為激發內需潛能、優化供給結構、推動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

  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著力點,意味著要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搞好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一個系統工程,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我國有世界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和潛力最大的內需市場,具有大國經濟內部可循環的基本條件。立足自身,把國內大循環暢通起來,不斷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我們一定能不懼國際風雲變幻,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能。

  市場是最稀缺的資源。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也是大國經濟的優勢所在。我們堅定貫徹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疏堵點、擴內需、補短板、揚優勢,促進經濟循環起來、運轉起來。經濟總量突破120萬億元,持續鞏固回升態勢﹔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36%,產業發展提質增效﹔網上商品零售額達到12萬億元,消費動能繼續增強﹔外貿規模首破40萬億元,高水平開放蹄疾步穩……翻看2022年經濟成績單,內需市場既有量的合理增長,又有質的穩步提升,更有結構的持續優化,推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取得扎實成效。

  未來一個時期,我國國內市場主導經濟循環的特征會更加明顯,要鞏固和拓展優勢,抓住和用好市場機遇。一方面,擴大內需不能搞盲目借貸擴大投資、過度刺激消費,而要立足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著力擴大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需求、有合理回報的投資需求、有本金和債務約束的金融需求,使建設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成為一個可持續的歷史過程。另一方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能形成不符合發展方向和市場需求的落后產能和產品,要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突破供給約束堵點、卡點、脆弱點,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和安全性,提升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短板”也是“跳板”,空白點也是增長點。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搞好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有可為。近年來,我國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力度持續加大,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在加快產業體系優化升級、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同時,也推動智能終端、直播電商、遠程醫療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持續滿足和創造需求。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為落腳點,我們要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使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后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願消費。要完善擴大投資機制,拓展有效投資空間,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以規模擴大、結構升級的內需牽引和催生優質供給,我們一定能推動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給良性互動和高水平動態平衡,增強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今天的中國,充滿生機活力﹔明天的中國,奮斗創造奇跡。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堅持立足國內、依托國內大市場優勢,統籌協調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管理,順勢而為、精准施策,我們完全有條件構建新發展格局、重塑新競爭優勢,為高質量發展的中國不斷開拓新空間、積蓄新動能。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24日 05 版)

相關報道:

增強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增強發展的安全性主動權①

(責編:岳弘彬、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