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千方百計讓鄉親們腰包更鼓(人民時評)

常  欽
2023年02月23日05:0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農民增收既關系民生福祉,也事關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加大支持力度,強化措施落實,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有機大米訂單紛至沓來,黑龍江綏化市的農民靠著綠色種植,日子越過越甜﹔農家樂裡升騰“煙火氣”,貴州黔西市鄉村游持續回暖,旅游飯越吃越香﹔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脫貧群眾觸網學習直播帶貨,把草果賣到全國更多地方……放眼廣袤鄉村,依靠辛勤勞動,農民群眾日子越過越好、腰包越來越鼓。2022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首次邁上2萬元這個新台階,實際增長4.2%,農民增收渠道更多元、內涵更豐富、動能更強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檢驗農村工作實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國家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推動下,各地區各部門加快構建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長效政策機制,不斷穩定基本盤、拓寬增收面、提升增收點,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農民收入持續增加。同時也要看到,當前農業生產成本高位運行,農民就業壓力較大,增收形勢不容樂觀。農民增收既關系民生福祉,也事關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加大支持力度,強化措施落實,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鞏固提升產能,增產增收。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佔全部收入的1/3左右,其中糧食生產是主要一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抓好糧食生產,讓有限耕地產出更多糧食,可以產生更多效益。為此,一方面要推進農業服務社會化和生產機械化,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營效率﹔一方面要加強政策支持,健全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完善價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扶持政策體系。今年小麥最低收購價繼續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和稻谷補貼將保持穩定,還要逐步擴大稻谷小麥玉米完全成本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讓農民務農種糧有錢賺、多得利。

  推進產業融合,提效增收。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興旺,鄉親們收入才能穩定增長。如今,各地依托綠水青山、田園風光和鄉土文化等資源,做優做強鄉村休閑旅游業,發展農村電商,鄉村特色產業之花開遍山鄉大地。今后的發展重點,在於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因此還需更好適應城鄉居民消費需求變化,做好“土特產”文章,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發展過程中一定要突出農民主體地位,始終把保障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健全完善農業產業的聯農帶農益農機制,通過就業帶動、保底分紅、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讓農民穩定長期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

  促進就業創業,拓崗增收。有好產業、好環境、好服務,就能帶動更多農民就業。各地應積極統籌推進縣域經濟發展,促進投資興業,利用重大工程建設、以工代賑項目等吸納當地群眾就近就業,推動實現農民就業增收和鄉村發展雙提升。創造條件推進創業創新,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以創業帶動脫貧群眾就業增收。據測算,一個返鄉創業項目平均可以吸納6—7個農民穩定就業,17個農民靈活就業。與此同時,要注重發揮好東西部勞務協作、“萬企興萬村”等幫扶體系作用,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進城就業。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通過多種途徑著力完善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長效機制,不斷提升農民的務農收入、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我們一定能讓農民增收的步伐邁得更加穩健,增收的底氣變得更加充沛,推動更多鄉村展現欣欣向榮、蓬勃向上的發展新氣象。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23日 05 版)

(責編:岳弘彬、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