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以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現場評論·新時代的偉大實踐⑦)

鄭  壹
2022年09月14日05: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立足特色資源,堅持科技興農,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沿靈渠而行,來到廣西桂林市興安縣溶江鎮五架車村,種植戶涂桂珍的葡萄園裡一片繁忙景象。一筐筐新鮮葡萄,被裝上冷鏈車運往柳州。近年來,興安縣推廣錯峰栽培、平架式改造、水肥一體化等新技術,促進葡萄產業規模化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助力產業提質增效,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強調:“要注重學習科學技術,用知識托起鄉村振興。”如今,廣西不少地區已發展起鄉村產業,廣大干部群眾認識到,增強鄉村產業發展內生動力,必須在強化技術支撐上繼續下功夫。從長遠來看,加強科技應用推廣,順應產業發展規律,才能更好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在來賓市忻城縣,玉米地裡,微風吹過,綠葉輕舞,飄來清香﹔在崇左市扶綏縣,走進甘蔗地,糖香陣陣扑鼻。為何空氣中都有甜味?經過了解,甜糯玉米導入了外引種質的優良基因,能更好適應生長,產量高、品質優﹔甘蔗則利用了有性雜交育種技術、組培技術,實現高產高糖、抗逆性強、宿根性好,蔗農種得好、價錢賣得高。得益於種源等關鍵技術的賦能和培育技術的支撐,小玉米藏著大收益、小甘蔗走向大市場。從人無我有到人有我優,在農業科技帶動下,名特優新產品形成競爭優勢,持續釋放效益。

農業技術支撐是前提,技術應用是關鍵,而這離不開農技人員的指導,需要發揮科技特派員制度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叮囑一位農技人員:“把你的貢獻就寫在大地上!”如今,廣大農技人員深入廣西鄉村,開展助農指導已成常態。大棚溫度濕度如何調節,怎樣授粉更省時省力,何時修剪枝蔓……在桂林市靈川縣甘草村,農技人員生動講解甜瓜種植的技術要點,成為科技助農、服務為農的一個縮影。推動農技人員下沉到農村基層,有利於發揮科技與人才的綜合優勢,為農業插上科技翅膀。

依托信息化、數字化等技術,農業產業從基礎設施到物流、倉儲、零售等環節,都有實現智慧化的巨大潛力。前不久,欽州市靈山縣建成廣西首個農業智能產地倉,借助大數據計算和紅外線光譜檢測,完成荔枝的分選、分級、加工、銷售,實現採、產、運、銷一體化,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有效提高農業產業的智慧化水平,是實現農產品標准化、品牌化的重要一步,既能延長產業鏈、價值鏈,也有利於延展出新業態、新領域,拓寬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空間。面向未來,推進農業與科技融合、加強農業科技創新仍有很大空間。勇於探索、善於運用,才能跑出鄉村振興的加速度。

涂桂珍感嘆:“葡萄甜,日子更甜。”葡萄串起好生活,科技賦能展新卷。立足特色資源,堅持科技興農,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鄉村振興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作者為本報廣西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14日 09 版)

(責編:袁勃、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