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科學種子(人民時評)

喻思南
2022年07月28日05: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青少年時期是樹立理想、發展興趣的關鍵期。科學的種子一旦播下,就可能在他們心中長成一棵棵參天大樹

  

  我們該如何理解宇宙?自然界中的“力”到底是什麼?人類的祖先是魚嗎?……前不久,由中科院科學傳播局、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聯合打造的《科學公開課》(第二季),在中小學生中引發收看熱潮。一檔科普節目在暑假期間受到如此高的關注,充分反映出青少年對科學的巨大熱情。

  好奇心是科學探索的原動力。在內容選擇上,《科學公開課》從人們關心的自然現象入手,將前沿科學進展娓娓道來,揭開深奧專業知識的面紗,讓孩子們更好感受科學的魅力。科學思維是科學研究的必要條件。在授課方式上,《科學公開課》不僅介紹科學知識,更注重傳授科學方法和培養科學精神,讓孩子們了解知識之余,也進一步懂得什麼是科學的思維方式。

  青少年時期是樹立理想、發展興趣的關鍵期。科學的種子一旦播下,就可能在他們心中長成一棵棵參天大樹。縱觀科學史,不少有突出成就的科學家,在小時候便萌生對科學的熱情,而引導他們步入科學殿堂的,往往是一段與科學不經意的相遇。古生物學家周忠和院士喜歡上古生物探秘,源於高中班主任給他訂的《化石》雜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院士追夢星辰,結緣於小時候在夜空中,對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執著尋覓。青少年往往充滿夢想、活力十足,他們對科學的熱情一經點燃,就可能釋放無窮的潛能。像《科學公開課》這樣的科普節目,就為廣大青少年打開了觸摸科學、愛上科學的窗口。

  建設科技強國是一場長跑,離不開一代代人的接力奮斗。如今,在各類網絡平台上,類似《科學公開課》的網絡課程和短視頻產品,激發孩子們的科學熱情﹔在各類科技館、展覽館、博物館,一場場妙趣橫生的互動體驗以寓教於樂的方式激發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在自然遺產地、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孩子們通過一次次身心愉悅的游覽,在“潤物細無聲”中收獲知識……我們看到,科學的種子正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們心中扎根,夯實著建設科技強國的根基。

  科技的根本是教育。科學的種子能不能茁壯成長,關鍵看有沒有悉心呵護、持續培養。當前,我國在中小學開設了科學課程,但能夠承擔科學課程的專業老師仍較少,尤其在欠發達地區和邊遠鄉村,這一情況更為突出。讓更多孩子的科學潛質得到釋放,一方面,需要逐漸補齊科學師資短板,通過加強科學教師培訓等方式,提升科學教育整體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網絡課程普惠的優勢,組織權威機構,制作純公益、全開放科學教育內容,推動科學資源下沉。《科學公開課》正是這方面的有益探索。此外,還有必要引導科普資源和服務向欠發達地區傾斜,努力縮小地區差距,讓更多孩子有機會走進科學世界,實現科學夢想。

  猶記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號航天員王亞平在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協助下,在天宮一號為全國青少年進行了我國第一次太空授課。因為這次課程,有的孩子喜歡上了航天,報考航天專業,有的甚至成了王亞平的同事。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科學種子,呵護他們在科學大道上茁壯成長,我們定能收獲更加可期的美好未來。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28日 05 版)
(責編:袁勃、牛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