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網評

人民網評:讓農業文化遺產綻放時代光芒

鄭 岩
2022年07月20日08:42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人類在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璀璨的農耕文明,保護農業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責任。”日前,習近平主席在致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的賀信中,強調中國堅持在發掘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不斷推進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實踐,並表示願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加強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進一步挖掘其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科技等方面價值。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具有重要歷史人文價值、至今仍在生產領域發揮作用的農業生產系統。在中國,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農耕文明,上萬年農業發展史創造了豐富的農業文化遺產。目前,中國擁有18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數量居世界首位。農業文化遺產對促進文旅融合、生態涵養、品牌打造、產業鏈升級、基礎設施完善等有巨大作用。此次大會主題為“保護共同農業遺產,促進全面鄉村振興”,正是為了推動農業文明瑰寶重煥生機、再添新彩。

農業文化遺產不是博物館裡蒙著塵土的古文物,而是山野之間生機勃勃的有機體。浙江青田稻魚共生系統創造了“一畝田、百斤魚、千斤糧、萬元錢”的價值實現機制,多個省市爭相借鑒﹔內蒙古敖漢旱作農業系統有8000年谷子種植史,以敖漢小米為代表的旱作農業文化遺產保護減貧模式入選全球減貧最佳案例﹔雲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的綺麗風光,受到廣大游客的青睞……時下,農業文化遺產利用物種、生態和景觀等優勢,帶動發展特色農業及文旅產業,將農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推進活化利用、活態傳承,我國正在走出一條農業文化遺產動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鄉村振興是全面振興,產業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和人才振興缺一不可。從這個角度看,農業文化遺產具有綜合性,必將在更多領域發揮功能。貴州從江侗鄉稻魚鴨復合系統衍生出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成為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源泉﹔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具備顯著的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態功能,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供了啟示。不止於具體的品種、技藝、發明,農業文化遺產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更多可能。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農業文化遺產的世界意義不容忽視。放眼長遠,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發展,保護農業文化遺產面臨嚴峻挑戰,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作為多邊合作平台,有助於分享鄉村振興的中國智慧,有助於各國遺產地相互交流保護利用的優秀經驗,碰撞更多文明火花,共同推進鄉村繁榮。著眼當下,受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化等多種因素影響,全球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存在多方面困難,推動各國在減貧、糧食等方面凝聚共識、加強合作,也是共渡難關、共謀發展的題中之義。

20年前,世界糧農組織提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倡議。時下,農業文化遺產愈發受到關注,但保護傳承工作仍任重道遠。如何讓古老生產方式適應經濟社會條件的變化,如何讓更多農戶從農業文化遺產中受益,如何向世界傳播中華民族的農耕文化……相關問題有待從業者繼續探索。我們堅信:飽含先輩智慧的農業文化遺產,必將在后人智慧中歷久彌新,為人類社會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責編:孟哲、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