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財評>>人民藝起評

人民藝起評:《人生第二次》千帆過盡,不懼重來

李穎
2022年05月23日12:53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5月19日,人文紀錄片《人生第二次》正式開播。這部紀錄片延續第一部作品《人生第一次》的選題宗旨,聚焦普通人的平凡生活,講述生命長河中的悲歡離合與波瀾不驚。不少網友評價在他人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收獲了繼續前進的溫暖與力量。

兩年前播出的《人生第一次》像是一曲樂章,“出生”、“上學”、“結婚”、“養老”等12個片段就是12個曲調各異的小結,或高亢激昂、或憂郁低沉,在迂回轉折中展現著千萬中國人在這個時代下的人生。透過鏡頭,我們看到了留守兒童小鎖在山野中用詩歌表達自己隱秘而又朴實的情感﹔看到了空降兵張書豪在經歷無數次離機訓練后“凌空一躍”的艱辛與勇敢﹔看到了王燕釗在殘疾人培訓基地逐漸熟練“雲客服”的工作並收獲了愛情﹔看到了“抗癌廚房”裡的煙火氣和阿爾茨海默症老人與丈夫攜手相伴的點滴。這些“第一次”大概是遇見與嘗試,是在懵懂與未知中探索全新的世界。

與之不同的是,《人生第二次》是意外來臨時的跌跌撞撞﹔是千帆過盡后的重振旗鼓,是跳出舒適圈后的柳暗花明。它用八集八個字,兩兩對應的方式,嘗試講述著中國人情感深處的愛與怕。“圓”與“缺”,關乎骨肉親情的分離和重逢﹔“納”與“拒”,討論身體的缺陷和容貌的焦慮﹔“是”與“非”,聚焦司法領域,記錄出獄后的二次人生﹔“破”與“立”,則對准了新時代女性,呈現她們對婚姻和事業的二次選擇。這些人的可敬之處在敢於和生活的慘淡抗爭、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在接踵而至的挑戰中依舊保持對生活的熱忱和堅定的信念。

作為一部人文紀實紀錄片,《人生第二次》最打動人的地方就是主題的生動鮮活和人物情感的真實表達。在第一集《圓》中,被拐18年的男子衛卓首次與父母相認的場景令人動容,一家人團圓后街坊鄰居的笑容裡也流露出失而復得的喜悅,這些細節的捕捉極具感染力。同時,節目文案裡將宋詞《採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中“圓”的定義與佔緒蓮夫婦找回孩子后寫的“團圓”對聯放在一起,細膩地描述著中國人延續千年的對“家庭與團聚”的追求,並使這種普世情感有了更深層次的意蘊。

除此之外,這部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和呈現方式也很有特色。在《圓》的故事中,三重視角的轉換提升了故事的具體性和豐富性:佔緒蓮夫婦苦苦尋覓孩子的辛酸苦楚、被拐者衛卓在親生父母和養父母之間的糾結掙扎、刑警王子強在多起兒童被拐案中遇到的困難和無奈,這種冷靜直白的客觀敘事不需任何華麗鏡頭的修飾,就已經幫觀眾樹立了對一件事乃至一個話題的更為全面深刻的認識。

“推開世界的門,你是站在門外怕遲到的人。”身處疫情之下、時代洪流中的我們,要克服心中的擔憂,去勇敢地推開人生中的一道道門,懷揣莫言筆下“不被大風吹倒”的堅定信念和重新開始的勇氣,走出困境,終將撥雲見日。

(責編:燕帥、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