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財評>>人民藝起評

人民藝起評:文博事業蓬勃發展影響著當下和未來

王曹群
2022年05月18日21:32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開幕式在武漢東湖之畔的湖北省博物館舉行。今年的主題是“博物館的力量”,闡釋為“博物館有能力改變我們周圍的世界”。

博物館是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

近些年,我國文博事業發展迅速,全國博物館數量與質量持續提升。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增備案博物館395家,備案博物館總數達6183家,排名全球前列,全國5605家博物館實現免費開放,佔比達90%以上,享受免費參觀博物館人數世界最多。

隨著博物館數量的增多,線上線下活動也層出不窮。“到博物館打卡”“雲游博物館”已經成為新的生活方式與社會風尚。2021年我國博物館接待觀眾7.79億人次,策劃推出3000余個線上展覽、1萬余場線上教育活動,網絡總瀏覽量超過41億人次。當人們或是徜徉在博物館,或是在線上瀏覽參觀,通過各種方式與那些陳列的文物交流,與歷史對話,與文明對話,感受文化的魅力,感受時間的魅力。一卷書、一座塔、一幅畫、一盞杯甚至一座城,記錄了我們從哪裡來,如何而來,同時昭示我們該往哪去,該怎樣去。

作為文物的集納之地,各地博物館也在力求創新,讓文物說話,從“雲展覽”到人工智能再到AR等新技術新應用,觀眾甚至可以穿越千年和“三星堆文物”展開“對話”。在文藝創作方面,越來越多的綜藝開始選擇文博作為主題,《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文物“潮”我看》《萬裡走單騎》等文藝作品,在用不同的方式和全新的角度向觀眾展示文物背后的故事與精神。在一些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中,也越來越重視作品中對於對於古代器物的還原程度,越來越重視對歷史文化的還原和呈現。

伴隨著文博事業服務品質的提升和展陳方式的創新與豐富,年輕人成為文化消費主力軍,“有空就去博物館”成為越來越常見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以故宮為代表的文創產品成為了網紅爆款,從國風膠帶、祥瑞擺件等文創產品,到“每日故宮”“數字故宮”等手機應用,文創產品因為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獨一無二的特性,備受年輕人的追捧,成為個性、前衛的象征,而這也正是我國文博事業蓬勃發展的生動寫照。一項項新技術,一個個新創意,受到大眾特別是年輕人推崇,讓文物和文化照進了生活的現實。

“文化+創意”“文物+科技”加快融合,推動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我們要時刻記得: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

(責編:燕帥、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