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嚴查毀麥行為,確保夏糧顆粒歸倉
近日,個別地方毀麥開工及網上流傳的“割青麥作飼料”短視頻,引起廣泛關注。針對此類現象,農業農村部回應稱,已要求各地進一步全面排查毀麥開工、青貯小麥等各類毀麥行為,發現一起處理一起。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對於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吃飯就是“天大的事”。小麥是我國重要口糧品種,保障小麥收獲對我國糧食安全意義重大。去年以來小麥生產經歷了抗秋汛、促弱苗、防病虫等多個關口,經過多方努力,目前小麥長勢良好,豐收在即。個別農民為何會在這個時候毀糧賣錢?“等到麥熟后賣麥子,每畝約1200元。而在小麥灌漿期賣,每畝1500元。”一語道破。
倉廩實,天下安。在糧食安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麻痺大意。售賣小麥青苗,表面看是農民個人行為,背后卻關乎著國家糧食安全。出現“割青麥作飼料”現象,究竟是背后有別有用心的企業哄炒小麥青苗、鼓吹青苗值錢,還是農民種糧積極性出現了問題,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調查核實,摸清具體原因。
農民種糧有奔頭有“錢景”,國家糧食才安全。事實上,為了保障農民種糧收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2022年適當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正是為了讓種糧農民不吃虧、有錢賺。從長遠看,隻有保障好農民的切身利益,把黨中央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惠農之舉不折不扣落實到他們的心坎裡,把政策紅利實實在在送到他們手上,給農民吃上“定心丸”,讓他們多獲利、多得利,才會使農民不至於為了眼前的利益而犧牲國家糧食安全大局,徹底避免人為因素導致的糧食減產。
糧食生產事關國計民生大事。對破壞耕地農田,毀壞農作物的行為,絕不姑息。要確保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這條底線不可逾越,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對各級各部門而言,必須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將“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落實到位,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嚴厲查處違規違法佔用耕地從事非農建設的行為,做到監管不鬆勁,整治不手軟,問責不留情。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怎麼重視都不過分。奪取夏糧豐收,對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和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意義極其重大。各部門各地區要開展徹底排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區,一旦發現毀麥苗頭,必須採取堅決有力措施,加強麥田保護,防止各類毀麥事件再次發生,確保顆粒歸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