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財評>>人民藝起評

人民藝起評:看清低俗直播播主為何敢無懼

——論低俗網絡直播該如何治理

沈默識
2022年04月16日08:00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一段時間以來,低俗直播拉低網絡平台下線、突破法律紅線、挑戰公序良俗底線,讓公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深受其害。

在互聯網監管日趨嚴格的當下,低俗直播依然屢禁不止,背后原因值得反思。某種意義上,互聯網的普及給每個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為內容創作打開了新的天地。但現實中有的靠低俗內容博人眼球、吸引流量,迎合公眾獵奇心理的有之﹔有的對法律和規則毫無敬畏之心,打擦邊球的有之﹔有的毫無羞恥之心,對輿論的批評、公眾的反感置若罔聞的有之……這背后折射一些內容創作者價值觀走偏、責任心缺失,在互聯網的浪潮中迷失了自我、誤入了歧途。

網絡主播之所以敢於觸犯底線,是因為低俗成本低,收益高。網絡直播是入門門檻非常低的行業,在手機普及率超高的今天,可以說隻要有手機就能搞直播。這種低門檻讓直播行業的競爭壓力巨大,如果不能提高自己的直播品質和內涵就沒辦法持續吸引受眾,但提高自身的素質或者直播內容的質量很難,費時費力,沒有拉低下限,以低俗媚俗來吸引人來的容易,這讓某些人看到了成功的“捷徑”,從而進入了一種惡性競爭,很多主播的底線不斷被突破。

進一步來看,三令五申之下為何一些網絡主播我行我素?為何一些平台上低俗內容禁而不絕?表面上是平台生態出現了問題,根源是平台的經濟利益在背后作祟。互聯網時代,流量意味著巨大的經濟利益。不論是網絡主播,還是網紅機構,抑或是相關平台,一定程度上都把低俗內容視作“流量密碼”。今年3·15晚會曝光了某網紅運營公司利用旗下女主播,用極其露骨、毫無底線的內容套路粉絲打賞,獲得不菲收益。這種“溫柔騙局”在直播平台上屢見不鮮,並由此形成了一條灰色產業鏈條。正是因為流量與經濟利益的深度綁架,讓不少人鋌而走險,也讓低俗直播成為互聯網平台的頑瘴痼疾。

直播平台監管的滯后性和懲罰的無效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低俗直播的氣焰。有主播直言不諱,“自己已被多次封號,封號后會在小號繼續直播,歡迎粉絲加其小號。” 這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些互聯網平台在內容監管、違規行為懲處上存在短板,客觀上造成了低俗直播的屢禁不止。從當前互聯網平台的管理實踐來看,一些直播平台監管不嚴,幾乎不會對用戶注冊使用設置門檻,過低的門檻造成了違法成本低,對主播的封號懲罰不足以形成有效震懾。或是“換個馬甲”繼續通過低俗內容收割流量,或是轉戰其他平台從頭再來,這都讓網絡直播的監管形同“篩子”。

毋庸置疑,互聯網與日常生活深度融合,改變人們的溝通交流方式,也影響道德規范、價值觀念、行為習慣的形成。任由低俗直播大行其道,危害的是直播經濟的健康發展,更損害我們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

面對監管的更高要求,面對群眾的更高期待,必須進一步消除監管的模糊地帶,提高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不給任何違法違規行為以可乘之機。

相關新聞:

人民藝起評:莫讓低俗成為網絡直播的標簽

(責編:燕帥、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