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科技創新推動解決重要全球性問題(大家手筆)

羅  俊
2021年10月18日05: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世界經濟復蘇面臨嚴峻挑戰,人類面臨著全球氣候變暖、環境惡化、重大自然災害、能源資源短缺、糧食安全、生物安全、科技倫理等一系列重要全球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向2021中關村論壇視頻致賀時強調:“通過科技創新共同探索解決重要全球性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共同應對時代挑戰,共同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這指明了科技創新在解決重要全球性問題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科學技術是人類的偉大創造性活動,科技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應對全球性挑戰的有力武器。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更加凸顯。以科技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成為解決一些重要全球性問題的必由之路。誰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下好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據先機、贏得優勢。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科技創新廣度顯著加大、深度顯著加深、速度顯著加快、精度顯著加強。實現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必須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深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以科技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是解決重要全球性問題的緊迫需要,符合各國人民和全球科技界的期待。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絕不是關起門來搞創新,而是要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同國際科技界攜手努力,為應對全球共同挑戰作出應有貢獻。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許多重大科技問題和挑戰需要全世界共同應對,眾多復雜科研項目需要國際社會齊心協力推進。

  我國始終以開放的姿態同世界各國共享創新發展成果,堅持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目前,我國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參加的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超過200個。通過深度參與國際創新合作,我國在推動人類科技進步的全球行動中持續貢獻智慧和力量,向世界傳遞出以科技創新解決重要全球性問題的決心和誠意。面向未來,我國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加強國際科技交流,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共同推進基礎研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一流創新生態,塑造科技向善理念,完善全球科技治理,更好增進人類福祉。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在創新活動日益集聚化的趨勢下,發達國家相繼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匯聚高端要素,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進程。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整體水平大幅提升。國內一些科技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已初步具備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條件。進一步挖掘潛能,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集聚效應,需要借鑒國際先進理念和經驗,不斷完善創新生態,打造特色鮮明、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創新高地,使之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帶動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的新型載體和重要平台。

  人才是科技創新活動的主體。打造全球科技創新中心,需要大力吸引和集聚創新人才,著力建設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開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綜合改革試點,建設更多世界級重要人才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近些年來,大學為創新活動培養了豐富的人才資源,肩負著培養創新人才和提升創新能力的雙重使命。同時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國大學自主創新能力與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具有國際影響的原創性學術成果和能引領產業發展的重大科技成果還不夠多。

  一流大學作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亟須進一步發揮在基礎研究中的引領作用,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鼓勵自由探索,勇於開拓新的方向。應著眼世界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強對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的創新,勇於攻克“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教育引導廣大師生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偉業,在科技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18日 09 版)
(責編:楊光宇、胡永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