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網評

人民網評:對危廢違法及監測數據造假者零容忍

沈若沖
2021年08月07日10:16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繼7月27日公布第二批6起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弄虛作假查處典型案例,近日,生態環境部又整理匯總了第三批10個涉廢礦物油環境違法犯罪典型案例。從通報情況來看,這些案件可謂性質惡劣、后果嚴重,也提醒我們打擊危險廢物違法以及監測數據造假行為,必須進一步保持高壓態勢、重拳出擊。

生態保護,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長遠發展。破壞環境,與法不容、必受嚴懲。從今年4月起,生態環境部、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及公安部,在全國范圍集中開展打擊危險廢物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其中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專項行動從2020年就開始了,全國共查處危險廢物環境違法案件5841起,罰款2.40億元。通過專項整治,有力遏制了相關違法犯罪案件頻發態勢,彰顯了推進生態保護的堅定決心。

在如此嚴格的環保高壓之下,仍有不少企業和個人鋌而走險,充分說明了開展專項整治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用84消毒液浸泡監測空氣濾芯﹔給自動監測設備貼上絕緣膠布﹔將監測設備採樣頭插入裝有自來水的水桶……為逃避監管,企業在自動監測設施上弄虛作假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山西省太原市劉某某等人涉嫌跨省非法傾倒危險廢物,合計約3630余噸﹔湖南省常德市李某非法收集轉移廢礦物油,並駕車逃逸撞擊執法車輛……這些案件觸目驚心。應該說,不論是在環保監測數據上弄虛作假,還是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都是環保領域的突出問題,其嚴重危害有目共睹。唯有以零容忍的態度加大打擊力度、以馳而不息的精神一抓到底。

也要看到,類似案件具有隱蔽性強、發現難度大、查處難度大等特點。從通報的典型案例來看,犯罪嫌疑人有的偽造危險廢物經營資質,有的跨區域傾倒、處置危險廢物,有的拒不承認違法犯罪情節。特別是一些“打一槍換一地”的小散違法問題,重建成本低,易“死灰復燃”,給相關部門執法帶來不小的難度。除了借助行業專家、當地群眾、基層網格員的力量,還要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聯動機制、積極建立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跨區域部門聯動機制,各部門高效聯動、密切配合,才能形成精准打擊環境違法犯罪的合力。

既立足當下,也著眼長遠,既要治標,也要治本,這是開展好專項整治的應有態度。一方面對環境違法行為要嚴格依法予以懲處,形成強大震懾。另一方面要用好環境保護稅、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信用評價等經濟手段,讓造假者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營造“不敢假”的氛圍。現實中,不少案件線索都來自群眾舉報,這啟示我們,在源頭治理上下功夫,就要暢通群眾監督渠道、形成社會監督氛圍,讓環境違法犯罪無處遁形。與此同時,技術進步也是提高治理能力和精細化管理的重要途徑,對重點排污企業進行監管、對可能存在環境破壞的重點區域進行排查,有必要發揮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作用。

現在我們正在大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生態環保是底線、紅線,更是高壓線。全社會應該都能看到,保護環境絕不是說說而已,隻會越來越嚴格,那些在環保上弄虛作假、違法犯罪的企業和個人,難逃法律嚴懲。在這一點上,奉勸少數人及時懸崖勒馬,切勿抱著僥幸心理。

(責編:尹深、付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