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財評>>消費民生

人民財評:上半年銀行理財收益率整體下行,該咋看?

仝宗莉
2021年07月22日08:16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1至5月份銀行理財收益率呈下行趨勢,6月份有所回升。”近日,2021年上半年銀行理財市場“成績單”出爐,引發不少人關注。事實上,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主要集中在傳統的保本型理財產品,且這一變化有助於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程度進一步提升。

參照中國工商銀行網站介紹,根據理財產品預期收益不同,我們通常將其分為保本浮動收益、保本保証收益類和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 。所謂保本,意味著投資者在理財產品到期日可獲得100%本金,此類理財產品因為風險最低,一直備受消費者青睞。然而,是投資就有風險,沒有穩賺不賠的投資,所以理財產品壓根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保本保收益”。一段時期以來,為在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各銀行爭先為理財投資者開出誘人條件,已導致惡性競爭初露端倪,銀行理財“剛性兌付”的美麗表象下隱藏著巨大風險。

保障銀行理財資金安全運行,就是保障廣大投資者的利益 。為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自2017開始,央行加強了去杠杆、讓表外資產回表等一系列金融監管手段。2018年4月出台《關於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產新規》)﹔2018年9月,《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發布﹔今年以來,《理財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關於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等監管文件陸續出台。監管規則持續完善傳遞出明確信號:銀行理財打破剛性兌付、實現淨值化轉型,已成為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重要改革方向。

可以說,目前,銀行理財收益率整體呈下降趨勢為淨值型產品代替保本型理財產品創造了良機。銀行理財產品“風光不再”,固然與全球經濟形勢影響、國內鬆緊適度的貨幣市場環境等有關﹔但從監管看,最主要原因是隨著《資產新規》過渡期臨近,銀行理財產品加速整改,部分產品投資范圍收窄,影響了產品收益。銀行理財產品轉向淨值型是一次脫胎換骨的改變,也是對金融機構自身綜合能力的一次大考。銀行業應不斷提升自身服務水平和產品“含金量”,充分利用先進科技手段,努力為客戶提供更多性價比更高的理財產品。

既要“賣者盡責”還須“買者自負”。銀行理財收益率下降也是投資者接受投資教育,重新考慮調整投資品種和投資策略的時機。要知道,剛性兌付會抬高無風險收益率水平,扭曲市場資金價格,不僅影響了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也導致一些投資者冒險投機。此前的保本型理財產品不直接體現收益波動,而現在的淨值型產品體現市價,其賬面虧損並不一定會在贖回時真實發生。更重要的是,不同類型的理財所能達到的收益與所要承擔的風險是不同的。所以投資者要心明眼亮、按需投資、量力而行,切實對自己的錢包負責。

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是金融消費行為長鳴的警鐘。銀行理財產品健康發展關鍵在於維持收益與風險的動態平衡,這需要銀行和投資者相向而行、共同努力。

(責編:庄紅韜、付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