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財評

人民財評:讓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融得更深

余建斌
2021年03月12日08:17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更好發揮創新驅動發展作用。放眼“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創新發展成為重中之重。尤其是科技創新對實體經濟的支撐和賦能,將進入更深層次更廣范圍,兩者的深度融合,將全方位推動科技成果進入經濟社會主戰場,進一步形成澎湃有力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不斷躍升的科技能力持續為實體經濟創造著新增量和新空間。從引領移動通信、核電等重點產業跨越發展,到推動集成電路、5G、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人工智能、綠色環保等新興戰略性產業的發展壯大,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強化著對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北斗導航衛星全球組網,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加快應用,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0萬家﹔北京、上海、粵港澳國際科技創新中心,21家自創區和169家高新區等推動形成一批創新增長點、增長帶、增長極……凸顯出科技進步所產生的巨大驅動作用。

促進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既是立足發展“剛需”,也是著眼長遠的大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的需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要而迫切,無論是向科學技術要解決方案還是要答案,都反映出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的重要性。與此同時,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還不到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包括創新能力還不能滿足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關鍵核心技術還不能完全自主,基礎研究、原創性研究比較薄弱﹔高質量科技成果供給的能力還不夠高,對產業鏈、供應鏈的支撐能力不夠,企業的創新能力仍有待提高等。面向“十四五”,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就必須讓創新要素充分流淌在經濟和產業各個環節,引發深層次的“化學反應”。

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離不開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補上重點領域的技術短板,離不開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改造和智能化水平提升,離不開數字技術的蓬勃發展……為此,要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完善共性基礎技術供應體系,特別是要加快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鼓勵企業加大投入,催生更多原創性、顛覆性的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面臨的一些“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還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為此,需要系統推進基礎研究和攻關,下更大力氣開展目標導向的應用基礎研究,解決生產實踐中的科學問題,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的底蘊和后勁,從而更有力地創造新技術、催生新產業、壯大新經濟。

以科技創新推動實體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在提升產業鏈創新能力上下功夫。自主、完整並富有韌性和彈性的產業鏈供應鏈,是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以科技創新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和自主可控﹔另一方面,也要圍繞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來“強鏈”和“補鏈”,進一步鼓勵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協同攻關、大力創新,使得產業鏈供應鏈創新力更強、附加值更高,從而培育壯大包含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在內的發展新動能。

新征程已啟航,展望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發展的宏偉藍圖,隻要充分發揮創新這個第一動力的引領作用,持續提升科技創新對實體經濟的有效供給,就能有力支撐起產業強、經濟強和國家強。

相關鏈接:

人民財評:GDP增長“6%以上”的底氣從何而來

人民財評:以鄉村振興統攬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

人民財評:以高質量就業助力“十四五”開局起步

人民財評:擴大內需,做到消費和投資“雙拉動”

人民財評: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

 

(責編:孟哲、付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