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媽媽陪兒做作業犯“心梗”一言難盡

蔣萌

2018年11月13日16:11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媽媽陪兒做作業犯“心梗”一言難盡

背景: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近日搶救了一名42歲的女性急性心梗患者。這名母親經常因為兒子做作業心不在焉而生氣,醫生懷疑其急性心梗發作與長期情緒應激、焦慮和睡眠少有關。之前,微信上還瘋轉過一篇《孩子寫作業太磨嘰,33歲媽媽急性腦梗住院》的文章。

北京青年報發表東原的觀點:父母“陪作業”不隻發生在低年級,也不隻發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可以說,隻要孩子還沒有上大學的家庭,或者說准備孩子上大學的家庭,這個問題都十分嚴重,越接近高考這個點越嚴重。很多家庭的孩子隻要上了初中,11點前睡覺基本上就成了一個奢望﹔而上了高中,11點半前睡覺基本上就是一個空想。不要以為這只是孩子不睡覺,現在很少有讓孩子做作業而父母在休息睡覺的。每天忙到深夜,等到孩子睡覺了,父母才睡覺。早上,在孩子起床前,父母就要起來,要准備好早餐及其他學習前的工作,甚至到了高三也要每天接送。如果一個家庭有兩個小孩的話,情況隻會比一個孩子更嚴重——現在人們談論生育二胎的意願,一定不能忽視當前教育現實的影響。最近有個很火的詞叫做“遠交近攻”,意思是“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離得遠一點,還能稍微有些交流,離得近了,想不攻擊他都難”。這個解釋當然更多是年輕父母的調侃,卻反映了很多實情。對不少父母而言,說“舍命陪孩子”並不為過。而這也不是簡單的性格問題,與是不是“虎媽”有一定關系,但並不是唯一的關系。“舍命陪孩子”遠不是段子,而是一個尖銳的現實。要讓“舍命陪孩子”成為一個純搞笑的段子,我們還有一段很艱難的路要走。

小蔣隨想:玩是孩子的天性,沒有哪個孩子酷愛堆積如山的作業,聰明、勤奮、好學的“天使寶寶”對絕大多數父母而言,只是傳說。父母陪讀這件事,越是有文化、處於社會中間階層的家庭越重視。許多父母唯恐孩子在競爭激烈的社會掉隊,生怕下一代由於學習不佳而“階層下滑”。“兒孫自有兒孫福”的想法,對許多父母是奢侈的,“老大徒傷悲”拖累父母反而很現實。不光父母這麼想,學校和老師同樣強調父母之責。老師在“家長群”發號施令司空見慣,被老師“約談”,挨老師“訓”,成了一些家長的噩夢。當然,也有一些父母實在沒法陪孩子,倒不是對孩子缺少愛,而是父母必須外出打工、養家糊口。“留守兒童”“欠管的娃”引發的種種問題,令社會唏噓不已,更使有條件陪孩子的父母不敢有絲毫懈怠。父母陪孩子做作業,剛柔並濟、收放自如﹔對孩子不會做、易走神,耐心教、不上火,絕不是說說那麼簡單。這裡面有既不能置身事外又不能越俎代庖的糾結,有屢教不會或自己也不會的煩躁,更有青春期遇上更年期的“火星撞地球”。給孩子減負,給父母減壓,有的父母反而不適應,擔心耽誤了孩子,不願撤出學業軍備競賽。父母對孩子有著不完的急、操不完的心,是一種常情,許多家庭就是在磕磕絆絆、痛並快樂著中度過一個又一個365天。驀然回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值得,什麼是不值得,盡在不言中。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 。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 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