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一直是一个令人纠结的事情,成功的事例少,头疼的家庭多。
“浙江24小时”APP报道了这么一桩事情:杭州市九莲小学五(1)班沈子涵的自编自画的绘本《坠落的星》在网上火了,这本绘本的成功就源于小沈的妈妈。她今年36岁,因为高考时发挥失常,和北大失之交臂。虽然没能成功进入北大,但她始终有一个北大梦。去年8月,她为了给孩子树立榜样,毅然报名了北大MBA研究生,12月统考过后,成功被北大录取,实现了自己的北大梦。这事再次引起人们尤其是家长的关注。父母怎样为孩子作出表率?怎样成为孩子第一个老师和最好的老师?这些问题,再次被提起。读了报道和网友的评论,有一些话想说。
家长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谁都会说;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几乎任何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样说,好像是替自己不够努力的家长开脱,所以还要加上一句话:再难做也要做,谁让你是父母呢?没有人逼你做父母,结婚生子是你自己的选择,年轻人双双对对去婚姻登记处,不是别人把你绑去的,用枪指着你去的;做了父母,就有这个责任,这个责任是推不掉的。
道理虽是这样说,很多人,结婚生子前其实并没有认真地想一想可能到来的责任。结婚生子,对不少人来说,可能是这样一件事情:“人总是要结婚的”,“人总是要生孩子的”,是一种因循,是遵守一种惯例,众人如此,我也就如此,从来如此,我便也如此,把结婚生子当做一件随大流的事情。这样的家长,很难有出于高度理性的责任感,更不会用自己的人生努力去影响孩子。沈子涵的妈妈,成家有了孩子,还要去考研究生,会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家长责任。她背单词,拉上沈子涵一起背,其实就是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考研不忘家长的责任。
这篇报道后面,网友@shengbing评论道:“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syj:很羡慕这样的家庭,父母跟着孩子一起学习、奋斗、成长。
@不喝阔乐啊:每一个学霸背后都有一对非常努力的父母。
特别是一位叫jenebye的网友说:“从今天起,改正自己的态度,陪着孩子一起学习。”显然是受到了激励。网友的反馈表明:行动最有说服力,最能感染人。
要说明或强调的是,并不是家长付出了努力,孩子一定会有沈子涵画出了绘本那样的成就;孩子没有突出的成绩或成就,并不意味着家长的努力没有价值。只要能影响孩子,对他改善学习态度,唤醒学习兴趣有一点帮助,就是家长的成功。相比于沈子涵的绘画水平,更有价值的是他在创作绘本过程中的对学习、对人生活动的领悟。
教育是慢工出细活,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太实用主义。教育是改变、塑造、提升人的精神世界,或者说是“心性”,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古人所说的“百年树人”,这不是夸张,是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