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聲音:抓創新就是抓發展 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2015年03月06日08: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韓正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

  王珉代表(遼寧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張寶順代表(安徽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趙正永代表(陝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習近平總書記5日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了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

 

  實現發展動力轉換 勇做先行者中的先行者

  韓正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

  上海要勇於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不但走在全國前列,還要走在世界前列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上海繼續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而且是先行者中的先行者。

  我們要按照總書記要求,始終把上海的發展放在“四個全面”的大戰略、放在國家全局去謀劃、推進,真正從要素驅動為主轉變為創新驅動為主。今年將圍繞經濟主戰場,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產業革命大趨勢、人才積聚大舉措,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舉措。

  實現動力轉換,上海要勇於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不但走在全國前列,還要走在世界前列,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體制機制,營造政策環境,推出一批重大科技工程和科技項目。核心的核心是集聚人才。要有大格局,用更靈活的政策,面向全球招納英才。

  實現動力轉換,要科學認識GDP。上海並非不講GDP,而是不能唯GDP。發展是硬道理,我們要的,是創新驅動的發展,更加注重有效率、有質量、可持續,注重惠民、綠色、有國際競爭力的發展。

  實現動力轉換,就要依靠市場,依靠改革。今年上海自貿區將從28平方公裡擴大到120平方公裡,覆蓋了浦東主要功能區。重點將放在改革與市場運行機制不相適應的政府管理體系和監管模式,主動探索從管委會管理體制轉換到浦東這樣一級地方政府的系統整體的配套改革,意義相當重大。

  中央交給上海的任務,艱巨而光榮,需要一支忠誠、干淨、有擔當的干部隊伍。中央要求上海在從嚴治黨方面也要形成可復制可推廣成果。我們要建立一整套可操作可監督可問責的制度。八項規定是鐵律,有違必究﹔黨的紀律是底線,有違必處﹔各項制度是保障,有禁必止﹔對腐敗零容忍,有腐必懲。按照黨規嚴於國法的要求,加強管理,體現思想建黨、制度治黨。

  本報記者 劉建林 李泓冰整理 

  

  推進市場化改革 激活經濟新動力

  王珉代表(遼寧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把工作重點放到優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上來,使市場真正成為配置創新資源的力量

  創新是轉方式調結構的動力源泉。進入新常態,遼寧面臨的困難和瓶頸制約,歸根結底還是發展方式粗放、對傳統產業和資源消耗依賴過重等體制機制性問題。解決這一根本問題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強調的,堅定不移地走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激活經濟增長新動力。

  要處理好新興產業和落后產能的“加減”關系。從產業結構看,遼寧的“重化”特征明顯,新產業的競爭力尚未形成,特別是服務業發展滯后。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使發展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管理創新,正確處理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加”和淘汰落后產能的“減”。以實施“工業4.0”為創新抓手,著力提升高端裝備制造等競爭力,積極發展3D打印等新興產業。同時,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鳳凰涅槃”。

  要處理好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互補”關系。在推進科技創新中,國有企業具有科研人員集中、研發能力強等特點,而民營企業更利於在市場競爭中把握主動權。因此,我們一方面要發揮國有企業的示范作用,重點突破具有戰略方向的關鍵技術﹔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調動民營企業的積極性,增強大企業創新動力和中小企業創新能力。

  要處理好企業和政府的“主”“導”關系。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而企業是生產經營的主體。政府要發揮好引導作用,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要持續大幅度簡政放權,推進市場化改革,把工作重點放到關乎發展大局的創新問題上來,放到優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上來,使市場真正成為配置創新資源的力量,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本報記者 孫 健 何 勇整理 

  

  沖破機制藩籬 迸發創新活力

  張寶順代表(安徽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改革是發動引擎的“點火系”,隻有沖破體制機制藩籬,創新創造的活力才能充分涌現、競相迸發

  在發展步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既要保持中高速增長,又要向中高端進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自主創新的強大支撐。我們堅持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核心戰略,以實施國家創新型試點省建設為重大契機,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打造充滿活力的“創新安徽”,推動經濟發展朝著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方向闊步邁進。

  創新是發展的新引擎,隻有讓“科技之花”結出“產業之果”,創新優勢才能轉化為競爭優勢、發展優勢。近年來,我們立足“創新要實”,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依托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台,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推動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三級跳”,努力讓科技長入經濟,讓成果走向市場。去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3.6%,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2.5%,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達95家,安徽區域創新能力連續3年進入全國第九位。

  改革是發動引擎的“點火系”,隻有沖破體制機制藩籬,創新創造的活力才能充分涌現、競相迸發。我們將以全面深化改革為根本動力,蹄疾步穩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落實科技創新后補助政策,實施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扶持計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積極營造有利於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努力推動安徽發展邁入更高境界。

  本報記者 劉 杰 葉 琦整理 

  

  實施創新驅動 更需自力更生

  趙正永代表(陝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隻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才能搶佔市場競爭的制高點、掌握國家間博弈的主動權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2月考察中科院西安光機所時指出,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必須靠自力更生。這一重要論斷告誡我們,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根本在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隻有自主創新,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才能搶佔市場競爭的制高點、掌握國家間博弈的主動權。

  陝西是科教大省和國家重要的國防科技工業基地,科教資源富集。我們唯有自覺擔當、主動作為,加快突破一批事關全局的核心關鍵技術,在創新驅動發展上走在全國前列,才能不辜負總書記的期望。

  當前,要集中力量抓一批科技前沿、對國家有貢獻的項目,加快高溫陶瓷新材料、煤油氣綜合轉化、3D打印等項目研發,爭取到2020年有重大突破,徹底改變這些領域長期以來跟著跑的狀況。

  推進自主創新,離不開科技資源的統籌和整合。要抓好以國家級開發區為骨干的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抓好以西安交大科技創新港等為引領的產學研綜合體建設,抓好關中創新區域建設,抓好閻良航空產業基地輻射帶動和西咸新區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試驗區工作,積極構建具有陝西特色和優勢的創新體系,通過協同創新和開放創新的深入推進,努力創造更多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興技術。

  “聰者聽於無聲,明者見於無形。”我們還要加強基礎理論研究,下氣力搞好學科建設,設立陝西省基礎科學大獎,不斷強化激勵措施,確保陝西自主創新成果有序接替、源源不斷。

  本報記者 王樂文 龔仕建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5年03月06日 13 版)

(責編:董曉偉、王吉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