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華網做了一則頗有份量的新聞,出現在網上的標題叫《東部某縣民主生活會為過關排練整整一天》。其實,這則新聞所涉及的絕不僅止於“東部某縣”,真正的內容該是“個別單位和地方的民主生活會變成了有‘腳本’的演出”。(7月31日《解放日報》)
許多評論隨即跟進,基本都是拍磚的。想想也是,“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處在關鍵階段,各地針對前期查擺出的問題積極整改落實,一些多年來形成的作風之弊逐漸好轉,廣大黨員干部思想靈魂受到觸動”,怎麼能允許個別單位和地方搞這樣的“民主生活會秀”呢?拍完磚后,靜心而思,我以為不妨給這樣的“民主生活會秀”一點寬容。
類似的教育實踐活動,差不多幾年就會搞一次,但很少有像這一次搞得這麼認真的。一方面說明,過去的教育實踐活動,確有流於形式的地方,否則,就沒必要幾年搞一次了﹔另一方面也說明,限於長期的積弊,這一次想杜絕任何形式的形式主義,恐怕不現實。任何時候,應然和實然都不會是一回事。存在缺失,不應成為拒絕實施的理由。同樣,發現缺失,也不應影響對於教育實踐活動的整體評價。因此,不出意外的出現一些“民主生活會秀”,不妨給予一點寬容。
“政者正也”,講的就是表率作用,既然是表率,就不免有一定成分的“秀”。“秀”中有“真”,“真”中有“秀”,這才是常態。如果“真”多“秀”少,就是好的民主生活會﹔反之,就不好。純之又純,一點“秀”都沒有的民主生活會,恐怕很少﹔反之亦然,純之又純,一點“真”也沒有的民主生活會,恐怕也很少。無論如何避重就輕,查擺出來的終究是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研究一些解決辦法,終究有利於這些問題的解決,這裡就肯定會有“真”的內容。就整個民主生活會的狀況看,各地基本能做到:事先有嚴格要求,事中會嚴格把關,遇到“秀”多“真”少的,有可能推倒重來。為了能過關,排練整整一天,正說明這個“關”已經相當難過,形式主義已經相當難搞。隻要整體是“真”的,那麼,“真”中有“秀”,不妨寬容待之。
主張寬容一點絲毫沒有替搞形式、走過場作無原則辯護的意思,這個“點”應有分寸,該推倒重來的,照樣要推倒重來,否則,前功盡棄。主張寬容一點,還有一個理由,就是不能企圖畢其功於一役。我以為新華網的這一則新聞有份量,不僅在於它的角度好,在力戒形式主義的時候查找形式主義的殘余﹔還在於它警示人們,經過這一次的教育實踐活動,仍然會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所謂“寬容”,意謂這一次沒有解決的問題,可以下一次解決﹔也因為這一次的“寬容”,就有了下一次繼續解決的理由。“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也許正是這個意思。
文/慕毅飛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