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笔者在电梯遇到同事老郭,见他衣服湿透,便感慨天气闷热。他却摇头说,出这一身大汗也不全是因为天热,刚才看见两对夫妻为一点小事在街头死命厮打,“揪下的头发洒了一地”,他又拉架,又打110,急的!
现在,这类为芝麻小事就互不包容、甚至口出不逊或大打出手的事并不少。不仅在街上车上吵架打架,在网上也常是一言不合或看法不同就“喷子”四起。据说,温度越高,这种火气也越高。
这样不宽容的状态很不好。如果不宽容成为了你我的生活方式,那你我就选择了最糟糕的生活常态。整个社会也就容易“剑拔弩张”,生活的成本大大增高。
我们要提倡宽容精神,还因为宽容待人有着积极的健康意义。近几年,在世界医学研究领域突起一门叫“宽容学”的新学科,专门从身心健康的角度,对人宽容心态与自身健康的联系进行多方面的研究,目前证据确凿的是,人的宽容品格对自身健康有良好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如“不宽容”状态对身心产生不良压力,这种“不宽容”交织着苦恼、愤怒、敌意、不满、仇恨和恐惧,还有强烈的自卑和自弃,使人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如血压升高和激素紊乱等,从而引起心血管病和免疫功能减退,甚至可能会伤害神经功能和记忆力。虽然我们还不知道,宽容是如何具体调理身心健康的,但好处却显而易见,如宽容者更快乐和更健康长寿。
据推测,人类的“情感宽容”可能是一种“接受和宽厚的本性”,使人类不会在一些是是非非和恩恩怨怨上纠缠不休或没完没了,而是向前看,对未来充满希望。宽容应该融合于人格和品质之中,成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常态,而不仅是对某事的简单回应。
宽容的品格是需要后天培育和修养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和媒体的引导,社会形成风气,非常重要。例如,现代的人应过着一种多元和平衡的生活,而教育应该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获得幸福的能力。把幸福只寄托在一种追求上,往往最终是痛苦的。而社会对幸福和成功的认同只有一个标准,如挣大钱发大财或出人头地,结果只能是不宽容。
我们要强调,日复一日“心不宽”对个人身心健康微小危害的“积聚效应”;更要警惕,全社会“心不宽”的“爆发效应”。如此,提倡宽容,也就是“多个态度多条路”,为社会和自个拓宽畅快呼吸的空间。
(来源: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