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形成目前我國法定假日的基本格局:每年4個節假日,元旦1天、春節3天、“五一”1天、“十一”2天,全民法定假日共7天。
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八小時
從1949年建國到1995年的40多年裡,我國一直實行的是每天8小時、每周48小時的工時制度,即星期天公休一天。所以,全國每年的法定休息時間為59天。[詳細]
1980年春節休假制度恢復
1979 年1月17日,《人民日報》刊登《為什麼春節不放假》、《讓農民過個“安定年”》兩篇讀者來信,表明民眾和政府對春節休假制度的回歸態度,部分省區宣布恢復春節放假,次年全國恢復舊制,即重新實行政務院於1949年發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詳細]
雙休、單休循環,平均每周工作44小時
1994年2月3日,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國家實行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44小時的工時制度。第一周星期六和星期日為休息日,第二周星期日為休息日,依次循環。那時,雙休日(大禮拜)、單休日(小禮拜)一時成為流行語。[詳細]
工作人員忘記“今天我休息”
1994年3月5日,是我國新工時制實行的第一個休息日,人們感到了一個不小的“解放”。但人們對當時第一個五天半工作日還不習慣,當時一家報紙有這樣的新聞:輪到第一個雙休日(隔周休息一個星期六),全市有幾十個單位的工作人員忘了“今天我休息”,照常一大早趕到單位。[詳細]
雙休日制度落實,公休日和節假日全年總計104天
1995年3月25日,《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規定:從5月1日起,我國“公休假日”延 長至兩天,即每周五天工作后休息兩天。實行雙休日后,法定節假日加上星期日,我國勞動者每人每年休息日由原來的59天增至104天。
每周五天工時制催生出“雙休日計劃”
新工時制使人們自由支配的閑暇時間增多,同時也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當時,北京的許多大商場一到雙休日就人山人海、擁擠不堪,不少商場緊急制訂“雙休日計劃”,應付蜂擁而來的“星期六客流”。星期五成了周末,電視台也紛紛調整節目編排,周末安排許多綜藝娛樂、文藝晚會之類的節目。社會上增加了花樣繁多的雙休日活動,專門給成年人“充電”的各種學習班興起,人們的生活質量在雙休日制度中得到了改善和提高。[詳細]
為“黃金”而生的黃金周
1999年,受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我國經濟普遍不景氣。針對當時有效需求增長乏力的狀況,國務院調整原有法定節假日安排,將“五一”、“十一”放假天數分別由原來的1天和2天增加到3天,並通過調整前后周末休息時間,形成了春節、“五一”、“十一”三個連休7天的長假。[詳細]
首個“黃金周”旅游綜合收入141億元
這種休假安排,為居民出行、購物和休閑提供了時間上的便利,為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1999年國慶第一個黃金周,全國出游人數達28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41億元,假日旅游熱潮席卷全國,長假制度從此也被視為是拉動內需、促進消費的一大舉措。[詳細]
“旅游看人比看景多,照相照的是集體相”
“第一次一起放假,客流量井噴在所難勉,當年通車的八達嶺高速公路竟然全線癱瘓。但集中消費使百貨、家電、餐飲、車市等形成假日經濟,人們的旅游意識 被喚醒,黃金周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逐漸形成了假日團聚、出行、休閑、購物的新民俗。”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接受BTV財經採訪時如是說。
2007年12月,國務院公布了《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和《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放假辦法取消“五一”黃金周,增加清明、端午、中秋為法定節日。帶薪年休假條例規定,職工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對職工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單位應按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工資報酬。
黃金周不堪重負,調整勢在必行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放假制度存在諸多不足:缺乏傳統文化特色,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法定節假日中隻有春節一個傳統節日﹔節假日安排過於集中,10天法定節假日9天集中安排在春節、“五一”、“十一”三個假期,對經濟和社會的正常運行產生較大的影響和波動﹔休假制度不夠落實,2008年前我國尚未全面建立帶薪休假制度,企業職工年休假無明確制度規定,年休假權利難以保障。[詳細]
增加了國家法定節假日的傳統文化影響力
傳統節日是一個國家或民族歷史文化長期積澱的產物。將傳統節日納入國家法定節假日,有利於弘揚民族文化、構建和諧社會。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同時將春節放假的起始時間調整為除夕,更加符合廣大群眾的文化和生活需要。[詳細]
更加尊重勞動者的休息權
新方案出台后,假日將增加到115天。新方案更加尊重勞動者的休息權,不僅休息時間增加,假日次數增多,分布也更加合理。之前的“黃金周”並沒有保障人們的休息權,而只是調整休息權,集中放假,產生了很多弊端,取消黃金周,正是為了消除集中放假的弊端。[詳細]
10月10日,全國假日辦曾發布《關於法定節假日放假安排的調查問卷》向社會征集意見。11月27日,全國假日辦在人民網等網站公布三套法定節假日調休安排方案,並再次公開征求意見。
半數以上網友對現行假日安排不滿意
截至10月12日17時,全國假日辦發布的關於法定節假日放假安排的調查問卷吸引了211萬網民參與投票,半數以上網友對現行假日安排表示不滿意。大多數網友贊同自行調整休假時間,但是也有網友擔心,在現有國家規定的七天假期放假模式下,有些單位尚不能完全遵守,一旦放開自行調休的口子,會導致大家的假期減少。[詳細]
網友吐槽放假“太折騰”,生物鐘錯亂
幾年來凌亂的調借周末休大小“長假”的方式,在方便人們出游的同時,也讓上班族不得不絞盡腦汁想出適合自己的休假方式,比如 “中秋請3天休8天”、“國慶請2天休10天”的請假方案,還有人將中秋與國慶連起來,“請11天可以休24天”。由於今年中秋節和國慶節挨得太近,引得網友們紛紛吐槽上班、休假模式頻繁切換,導致生物鐘錯亂。有網友感慨,如此放假“太凌亂”、“太折騰”,“為了放國慶7天假,還要砍掉前后兩個星期的雙休變單休。”[詳細]
“挪假”“拼假”一刀切,“逢節必堵”屢陷怪圈
黃金周制度實施十余年來,曾帶來萬眾欣喜,也帶來了景區超載、交通擁堵、旅游質量下降等系列問題。全國人民大出游,黃金周陷入“逢節必堵”的怪圈。不是堵在路上,就是堵在景區。一個黃金周,億萬人民“花錢買罪受”。上海財經大學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說,熱門景區在節假日屢屢爆棚,其實是在節假日集中爆發的游客需求與給定時間內有限的熱門景區承載能力之間的供需不平衡,這種時段性不平衡將長期存在。[詳細]
三套假期方案引吐槽,最大心願還是多放幾天假
全國假日辦這次面向全國公開征求意見的三套方案和往年一樣,總假天數都是11天,這讓渴望從根本上增加假日天數的網友大失所望。三套方案都將春節假期由3天調借成7天,保持原樣,這讓那些希望春節多放些假的人心有不甘。放假問題的糾結確實是民意的一種體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