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期2013年10月29日

■眾說“醫患關系”

    @人民日報: 【醫生,請對病人多說幾句】一位並不專業的大夫,如果能夠認真傾聽病人的訴說,並耐心解釋病理及用藥方案,往往會被患者視作“好醫生”。一句“講了你也不懂”則會加劇醫患裂痕。有醫生表示很懷念非典時期的醫患關系,一個重要原因是危難中守望相助、並肩戰斗,令雙方增進了溝通信任。
    @文明浙江:解決醫患矛盾,隻可疏不可堵。 醫生與患者之間,不該有那麼多隔閡,更不該一個帶著保安、一個藏著尖刀,彼此對立。建立起一個好的溝通與疏導機制,維護好醫生與患者雙方的正當權益,增進彼此之間的理解與信任。重建醫患關系,培養醫患感情,改革醫療體制,需要醫生、病人、政府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鐘南山:醫鬧現在鬧得這麼凶,其中一個原因是沒有對很鮮明的錯誤做鮮明的處理,與之前對醫鬧者處理太輕有關。 醫患矛盾有些可以內部解決,但涉及到違法犯罪就要依法解決。如果不嚴肅處理的話,這樣的惡性醫鬧事件照樣會出現,所以現在正是一個好機會,要為受害者伸張正義,如果處理得當,醫務人員才能重拾信心。其實醫鬧的出現,既有醫療體制公益性不足,市場化追求利益的問題,也有公眾認識上的問題,認為看病治療是一種消費。
    @急診科女超人於鶯:溫嶺領導的做法正在激化矛盾!醫生慘死,出動警察維穩,哪天警察慘死,你們打算再出動醫生去維穩嗎?醫生和患者,自古以來共同的敵人隻有一個,就是疾病!到了現在的地步,領導們不反思嗎?想想怎麼給醫生和患者建立一個值得雙方信任和依托的體制吧!溫嶺事件一定是醫療能否回歸信任最后的希望!

    徐達內“媒體札記”:中國的醫護人員普遍認為,媒體輿論對醫生護士的“妖魔化”“污名化”,是導致醫患之間失去信任、關系一步步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那些有關醫療糾紛的報道中,醫護人員往往以收取“紅包”的形象出現,而患者通常被定義為遭受蒙騙的弱勢群體,即便發生激烈沖突乃至類似溫嶺這樣的殺醫事件,對患者“不得已”的同情理解也從未缺席。

    @人民日報: 【醫生,請對病人多說幾句】一位並不專業的大夫,如果能夠認真傾聽病人的訴說,並耐心解釋病理及用藥方案,往往會被患者視作“好醫生”。一句“講了你也不懂”則會加劇醫患裂痕。有醫生表示很懷念非典時期的醫患關系,一個重要原因是危難中守望相助、並肩戰斗,令雙方增進了溝通信任。


    @文明浙江:解決醫患矛盾,隻可疏不可堵。 醫生與患者之間,不該有那麼多隔閡,更不該一個帶著保安、一個藏著尖刀,彼此對立。建立起一個好的溝通與疏導機制,維護好醫生與患者雙方的正當權益,增進彼此之間的理解與信任。重建醫患關系,培養醫患感情,改革醫療體制,需要醫生、病人、政府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鐘南山:醫鬧現在鬧得這麼凶,其中一個原因是沒有對很鮮明的錯誤做鮮明的處理,與之前對醫鬧者處理太輕有關。 醫患矛盾有些可以內部解決,但涉及到違法犯罪就要依法解決。如果不嚴肅處理的話,這樣的惡性醫鬧事件照樣會出現,所以現在正是一個好機會,要為受害者伸張正義,如果處理得當,醫務人員才能重拾信心。其實醫鬧的出現,既有醫療體制公益性不足,市場化追求利益的問題,也有公眾認識上的問題,認為看病治療是一種消費。

    @急診科女超人於鶯:溫嶺領導的做法正在激化矛盾!醫生慘死,出動警察維穩,哪天警察慘死,你們打算再出動醫生去維穩嗎?醫生和患者,自古以來共同的敵人隻有一個,就是疾病!到了現在的地步,領導們不反思嗎?想想怎麼給醫生和患者建立一個值得雙方信任和依托的體制吧!溫嶺事件一定是醫療能否回歸信任最后的希望!

    徐達內“媒體札記”:中國的醫護人員普遍認為,媒體輿論對醫生護士的“妖魔化”“污名化”,是導致醫患之間失去信任、關系一步步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那些有關醫療糾紛的報道中,醫護人員往往以收取“紅包”的形象出現,而患者通常被定義為遭受蒙騙的弱勢群體,即便發生激烈沖突乃至類似溫嶺這樣的殺醫事件,對患者“不得已”的同情理解也從未缺席。

編讀往來

人民網要聞部出品
本期責編:楊彩娟(實習)
郵箱:shidian#people.cn (發信時請將#改為@)

掃描“人民視點”欄目二維碼

點擊查看往期“人民視點

救命之地為何頻現暴力襲醫事件

分享到:

近日,廣州醫生被毆重傷,浙江溫嶺殺醫案造成1死2傷,江西南昌一護士被劫持,連續發生的惡性襲醫事件,讓醫患關系再度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原本相互依存的雙方,是怎樣的“仇恨”引得患者持刀相向?當前脆弱的醫患關系拿什麼來拯救?

10天發生6起患者傷醫事件

近年來,中國醫療場所暴力事件不斷,醫院內流血事件頻頻發生。據中國醫師協會梳理,今年10月17日至27日,僅10天,全國就發生6起患者傷醫事件,多位醫護人員重傷甚至死亡。

上海一醫院家屬阻撓救治,打砸全樓病區

10月17日下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發生粗暴打砸事件。病人家屬因懷疑醫院治療不力,對監護室醫療急救用品及設備進行打砸,並對在場的醫務人員拉扯打罵。這一過程持續了大約半小時,不僅影響了醫院正常的醫療秩序,還讓不少病人受到了驚嚇。[詳細]

廣醫二院醫生被打,1名打人患者家屬被刑拘

10月21日9時許,海珠警方接到群眾報警,稱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ICU重症加強護理病房有患者家屬與醫護人員發生沖突。接報后,海珠警方派出警察赴現場處置,將有關人員帶回公安機關調查。[詳細]

浙江溫嶺患者行刺醫生,致1死2傷

10月25日,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發生一起凶案,一名患者因醫療事故投訴一年未解決,情緒失控精神病復發,將3名醫生捅傷,其中王雲杰醫生不治身亡。日前,數百名醫護人員聚集在浙江溫嶺市人民醫院廣場內,悼念25日遇襲身亡的醫生王雲杰,並抗議“醫鬧暴力”。活動在網上得到全國上百家醫院的聲援。[詳細]

醫院年均暴力傷醫事件高達27次

近年來,我國醫患暴力沖突呈“井噴式”爆發。據中國醫院協會的一項最新調查,我國每所醫院平均每年發生的暴力傷醫事件高達27次。醫務人員軀體受到攻擊、造成明顯傷害的事件逐年增加,絕大多數人曾遭到過謾罵、威脅。[詳細]

醫療衛生界四大組織聯合聲明:對醫療暴力零容忍

針對溫嶺殺醫事件,昨日,中國醫師協會、中華醫學會、中國醫院協會、中國衛生法學會聯合發表聲明,呼吁全醫療行業、全社會動員起來,對“醫療暴力零容忍”,打擊醫院場所暴力,保護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保護醫務人員就是保護生命。[詳細]

醫患暴力頻發折射醫患信任危機

醫患暴力沖突加劇,反映了醫患之間的“代理困境”。從理論上,醫生是患者的利益代理人,患者之所以願意把生命健康托付給醫生,是因為相信醫生會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但是,在現行的醫療體制下,醫患信任十分脆弱。

患者認為醫生受利益驅動,存在過度治療

英國學者一項關於中國醫療績效評估的研究顯示,57%的受訪者認為,“即使有醫療保險可報銷且有效的藥物,醫生也會開出不能報銷的藥物”﹔61%的受訪者認為,“即使診斷明確,醫生也會要求病人做更多復雜的檢查”。這說明,多數患者認為醫生受利益驅動,存在過度治療行為。一旦發生醫療差錯或者意外,甚至很小的一點語言沖突,醫患之間的信任就會解體,進而演變成暴力事件。[詳細]

醫生和患者成了利益的直接關聯者

表面上看,患者對醫生是畢恭畢敬的,但其實兩者之間的關系高度緊張。就算患者表現出了謙卑和禮貌,那也是擔心醫生表現不盡如人意,而刻意表現出來的熱情。在他們內心,對醫生還是保持著警惕﹔而醫生也沒有把患者當成是單純的救治對象,很多醫生會把患者當成是消費者,或是賺錢的工具。[詳細]

醫務人員生存環境堪憂:78%醫生不希望子女從醫

由於工作壓力較大、醫療糾紛頻發,中國年輕一代開始重新審視醫生這一職業。有評論稱中國已經出現“醫不過二代”現象——據2011年中國醫師協會發布的第四次醫師執業狀況調研報告,得出中國78%的醫生不希望子女從醫,而希望“子承父業”的僅為6.83%。[詳細]

剪不斷,理還亂,醫患關系為何難以紓解?

在現有管理體制下,中國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淡化,逐利性為人詬病。一些醫療機構存在相當比例的過度檢查、過度治療、過度轉院,加劇了患者的不滿和抱怨。

患者不信任醫生,花了錢就一定要把病看好

一方面,確實有無良醫生見利忘義,背棄醫德,影響了患者對醫生的整體評價﹔另一方面,患者不掌握專業醫學知識,對醫生有種本能的提防心理,特別是出現糾紛后,容易想當然地認為醫生搗鬼。整個社會對醫護人員的要求過高,對疾病的診斷率和治愈率知情太少,而且目前中國整體的醫療水平還滿足不了社會需求。[詳細]

醫生五分鐘看個病人,溝通不暢影響醫患關系

北京和睦家醫院血管外科張強醫生說,大醫院天天人滿為患,醫生勞動強度超負荷。和歐美醫生每天十來個病人的接診量相比,中國很多醫生每天要面對五六十甚至更多的病人。平均到每個病人,隻能給予五六分鐘,如此短暫的時間,醫患溝通如何能做到充分?一些受訪人士坦承,醫患關系惡化和頻發的暴力事件讓醫生心理負擔很大,變得更加小心謹慎,對一些年齡大、手術風險大的患者有時更願意推薦保守治療。[詳細]

社會結構與心理結構加劇醫患緊張關系

如果將醫患糾紛放到整個社會轉型的背景下,就不難看到個案中的矛盾沖突,與當前的社會結構和心理結構相關。就社會結構而言,收入差距的擴大,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加上“看病貴、看病難”,無疑會加劇醫患之間的總體緊張關系﹔就心理結構而言,基於人們對公正和秩序的焦慮,尤其是偶發性的個案被放大,向社會傳遞、營造出醫患關系不和諧的負面效應,從而更容易導致一些人在錯誤的判斷下走向極端。[詳細]

醫德缺陷,不如說是制度的設計缺陷

畸形的以藥養醫體制,是導致醫患關系惡化的制度根源。全世界的醫生都靠技術吃飯,惟有中國醫生靠賣藥生存,其公信力自然遭到質疑。最近,《柳葉刀》雜志一篇文章認為,中國頻繁發生患者殺害醫生事件,醫患關系陷入危機,醫生與藥企之間的不健康關系是一個重要推動因素。這導致醫生不是基於患者需求和臨床証據開具處方,而是基於一定的商業利益,從而損害了醫患之間的信任關系,甚至嚴重影響了中國衛生系統的整體發展。[詳細]

拿什麼理順脆弱的醫患關系?

面對這兩個群體的利益沖突,解決方案首先應當著眼於平息怨憤、不滿,促進諒解、合作,構建信任、互利,而不是為更深的結怨或糾紛添柴加火。化解這種糾紛和沖突,根本上還依賴於有一套取信於民的訴求表達和糾紛解決機制,將激烈的利益沖突導入理性平和的法治渠道。

醫治醫患矛盾先修“信任牆”

醫患雙方本是朋友,促進醫患和諧更需雙方努力。作為醫生來講,自己的職責是為患者服務,但也需要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病人看病害怕花“冤枉錢”,病人看病害怕走“冤枉路”,病人看病害怕受“冤枉痛”。作為患者來講,也應該多一些換位思維。醫生是為患者服務的,但不是“包治百病”、“手到病除”的神仙,應該對醫生多一些寬容。對醫生不要總抱有懷疑論,不能首先就假設成唯利是圖的“壞人”。[詳細]

改革醫療體制積弊讓,讓醫生告別“藥品依賴”

解決醫患信任危機,必須從破除以藥養醫體制入手。政府在加大公立醫院投入的同時,大幅提升醫療技術服務定價,讓醫生告別“藥品依賴”,成為有尊嚴的高收入者,從而為重建醫患信任奠定基礎。目前,醫療技術服務價格嚴重偏低,而藥品、耗材價格卻普遍虛高。醫生付出的勞動,無法從技術收入中得到補償,隻能從藥品和耗材中獲得。可以說,不合理的醫療價格體系,將醫生逼進了“不仁不義”之地。[詳細]

能否建“發言人”制度加強溝通

如果在患者就醫初期就做好溝通,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矛盾。一位曾擔任醫院醫療糾紛調節委員會主任的資深醫師表示,“是否可以設定一個類似‘發言人’的中間角色,這個發言人懂政策、懂法、又懂醫,能把深奧的醫療程序通過淺顯的解釋為患者做個‘翻譯’,為老百姓做好解讀工作。”專家建議,可由社會第三方(除醫患雙方之外)組成“人民調解委員會”,作為患者的申訴和維權組織形式,第一時間介入糾紛的化解。[詳細]

是否可以把醫院的安全管理機制納入醫院評審

從具體措施上講,能否先給各家醫院裝上報警按鈕,讓醫生不至於在發生意外事件的當口孤立無援,隻有挨打的份。小小一個報警按鈕,不僅能帶給醫生一定的安全感,更能看出一家醫院對醫護人員安全的重視程度。“在發達國家,員工安全保護機制是評審一家醫院的重要指標,如果醫院無法保証醫生的人身安全,可能連開張的執照都拿不到。[詳細]

醫院不是戰場,信任是醫患關系的基石。從根本上修復醫患關系的裂痕,就應當對醫患關系的現狀准確把脈,進而重塑兩個群體之間的信任關系。

網友留言 >> >>已有 74 條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
昵稱:
  • [內行] 發表評論:

    為什麼不讓真正喜歡這一行的人參加醫術醫德考試去當醫生,或者干脆讓醫院全部私有制沒醫術醫德就沒飯吃,看醫生再牛逼,也可杜絕非法行醫。

  • [患者] 發表評論:

    好多人其實根本不適合當醫生只是沒工作才去干,為什麼不讓對這一行有興趣的人去干,這樣就可杜絕非法行醫,應該讓所有學醫的參加全民統考和患者評定有醫德醫術的者勝任。

  • [網友] 發表評論:

    說句公道話,社會上醫德缺失的醫護人員的確很多,醫療系統也應當好好反省,整頓

  • [網友] 發表評論:

    在中小醫院,一些病人一過來就想要第一個看病,還硬要第一個看,你叫醫生怎麼辦?不給第一個看,醫生就要受難!有些病人喝醉酒,過來就跟醫生說,老子不舒服,老子沒錢,老子怎麼怎麼樣?你說醫生怎麼辦?有些病人一過來就跟醫生說,我的病你一定要看好的,你如果看不好的話,我揍死你。醫生敢肯定地說一定能看好嗎?很多時候,醫生說可以也不是,說不可以也不是,解釋也不是,不解釋更不是,多解釋就多矛盾。當然這些是某些病人,不過在中小醫院真的預見的不少。

  • [網友] 發表評論:

    目前醫院講服務,你說可以跟酒店服務一樣嗎?醫生護士國家配置少,病人患者家屬想要治療好還要服務好,你覺得可能嗎?多少病本來也是治療不好的,多少原因本來也是很難查出來的,查的多了說是過度檢查,查的少了說是漏診,醫療事故,你叫醫生怎麼做人?

  • [網友] 發表評論:

    醫患危機首先是信任危機,太多的藥品扣率,太多的不正常檢查,太多的醫療費,太多的負面卻又碰上了非正常死亡,怎能一時接受,醫院天天死人很正常,所以以武止武絕對是小人之見,當然打砸搶是不應該的,如此現實需要的是精神扶慰,精神解脫,看病難,看病貴是改革老大難問題了。

  • [小林] 發表評論:

    我看現在人們錢多了,都想活兩百歲。才出現這樣的事。當然個別庸醫隻為錢不為醫也是一方面。可是無德患者及病人家屬傷害的多數是好醫生,這就不全是醫生的事了。人體是一個太復雜的有機體,當今世界誰也弄不清,有的病是看不好的,特別是裝的病更是沒法治。我很慶幸當初沒選擇醫生這個專業,雖然我干電子很精通,但對人體我再專再能,我也辦不到百分之百的了解。再說,藥物也是不好撐握的,現今天的藥物不是仙藥,不可能治百病。因此,我同情醫生,支持醫生。

  • [網友] 發表評論:

    我親歷“即使有醫療保險可報銷且有效的藥物,醫生也會開出不能報銷的藥物”﹔“即使診斷明確,醫生也會要求病人做更多復雜的檢查”。

  • [網友] 發表評論:

    醫生不是萬能的,世界上80%的病查不出病因,10%的病可以查出病因,1%的病可以治愈。

  • [雨塵] 發表評論:

    患者不了解病情,期望值太大,現實與希望落差太大,造成醫病關系復雜矛盾。

往期回顧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