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高考改革新方案裡,語文從150分上調至180分,英語從150分下調至100分。接著,有網站針對高考推出相關調查,數學也“躺槍”了,有超過70%的網友表示“數學該滾出高考”。
事件:高考數學題“鎮住”洋學者
教育部官員展示中國高考數學題
近日,在第六屆北京可持續發展教育國際論壇上,中英雙方展示的高考考題令外國學者驚呼:“英國大學一年級的數學考題是勾股定理,中國高考的幾何題需要做出這麼多輔助線!”這一事件被網友紛紛轉載,大家紛紛吐槽那些年有關數學的虐心事。很多網友認為數學的高考題目太難,學生為了得到高分數而打題海戰術,不利於素質教育的開展。像國外的高考數學一般不難,題目相當於我們的初中水平,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和創造力。[詳細]
調查:七成網友支持數學退出高考
有網站也對此展開了調查,截至記者發稿時,共有15.68萬人參與了投票調查。其中,11.72萬網友支持數學退出高考,佔投票者的74.7%,不少人稱自己僅是“做題機器”,實際生活中真正廣泛使用的隻有加減乘除﹔而3.96萬網友表示“學習數學能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佔投票者的25.3%。投贊成票的網友大多提到,自己學了多年數學,實際生活中真正有廣泛用途的就是加減乘除法。網友“rebeccawong86”表示,數學可以給理科生多一點分值,就別為難文科生了,平時生活中,買菜什麼的需要用到幾何函數嗎?[詳細]
北京教委回應:收到數學改革意見
對於網上熱議的“高考數學改革”問題,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征求意見過程中已經收到了有關此方面的建議。有關高考數學改革的意見在這次征集意見過程中已經有所體現,這些意見認為數學負擔也應該減輕,因為很多高難度的數學知識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對此,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會仔細閱讀市民的建議和意見,依據社會各界的意見對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進行完善。[詳細]
中國數學為嘛那麼難?
那道鎮住洋學者的幾何題,有眼尖的網友指出了出處。@businiao_發現:“這是2013年湖北高考的倒數第二題!湖北向來是中國高考難題的產地,這題肯定要有區分度的。”2009年,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進行的一項關於15歲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的測試中,上海的學生第一次參與就獲得第一名,當時頗為轟動。確實中國的高考數學題拿給不少英國學生都不會及格,而英國的考題我們很多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就會,但若由此得出“中國初中生數學能力超過英國大學生”,恐怕不妥。
網友反駁:英美數學課程也難
@盎格:太假了,英美的大學和研究生數學課程根本不比中國簡單。@DT的憂傷_趙歐:英國大一的數學比中國大一的難多了,除了基本的微積分,還要學數值分析及相應軟件的應用。@少年的竹馬:不靠這些選拔人才靠什麼?靠才藝?靠課外活動?難道考勾股定理這麼簡單的?通通都考150分才是好教育?[詳細]
很多人都患有程度不同的“數學恐懼症”
相信很多中國人都患有程度不同的“數學恐懼症”,都是對數學躲之唯恐不及。根據抽樣調查,80%左右的人都做過與考試有關的噩夢,而考試的噩夢中又有70%左右是考數學的。這大約也反映了數學教育現狀,隻有不到30%的人對自己數學有信心。這種狀況對“創新驅動”是個巨大的障礙,是當前必須妥善解決的問題。
數學老師紛紛叫屈:數學的魅力你們沒發現
杭二中數學老師胡克元認為,目前社會上對於教育的觀念太過功利,忽視了學生長遠的發展。“包括奧數,對培養思維很有幫助。但現在,一些學校把奧數作為選拔學生的標准,學生和家長把它作為升學的工具,不管喜不喜歡,適不適合,都去學。如果不是真正喜歡而去學,肯定存在問題。”數學大師陳省身說“數學好玩”,“其實數學知識之間彼此都有聯系,數與數、數與形之間都有有趣的聯系。”唐彩斌說,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上創設這樣的情境,讓學生有體驗,讓數學內部的魅力吸引更多學生喜歡數學。[詳細]
“滾”只是一種情緒宣泄
讓數學滾出高考,其實就是網友的一種情緒宣泄,因為大家心裡很清楚,數學是不可能也不應該滾出高考的。這和“五成網友支持取消黃金周”背后透露的反對“挪休湊假”是一個道理。在數學滾出高考的情緒表達背后,透露的也是大家對高考改革的訴求。既然英語可以在高考中降低分值,那麼數學為什麼就不能降低一下考試難度或分值呢?[詳細]
調查結果不具科學性
盡管報道稱,7網友支持數學退出高考,但這個結果不具科學性,頂多這是個別學生對高考困惑異常思維的爆發,未必是所有學生的真實意思表達。道理很簡單,學數學的價值作用豈能僅用生活中算小賬來衡量?顯然,高考取消數學太偏激。[詳細]
填鴨的應試教育才是“元凶”
這些支持數學滾出高考的網友,多是當年被數學虐了千百遍的小伙伴們。但實質上,數學只是個替罪羊,填鴨式的應試教育才是害他們的真正元凶。在現行教育模式下,不僅是數學,每一門科目都成了推開大學之門的敲門磚。無論有沒有敲開這扇門,一旦不需要敲門了,它就沒用了。異化為考試機器的學生們,很少能體會到試題之外的數學魅力。[詳細]
高考是富有權威的指揮棒,如果數學在高考中弱化甚至“滾出”,那麼它在中小學教學中的弱化甚至“滾出”,就幾乎是注定的結果。這種論調過了頭。
數學隻為數錢是對知識本身的否定
一個需要警惕的問題,就是從對應試教育的否定,走向對知識本身的否定。對許多學生來說,數學確是令人怨念叢生的 “苦學”。因為抽象而不易理解,因為嚴謹而不容差錯,因為嚴密的邏輯性,所以要遵循無數的公理、定理和公式,無休止的背誦、練習和考試確實令人沮喪。但要明確的是,這裡錯的是應試考試,而不是數學本身,並不意味著數學真的不重要。數學的重要性,已經無需浪費筆墨去贅述。
數學並非“無用”,而是國民素質的基本內涵
人們認為數學“無用”,可能由於中小學階段所教授的代數、幾何等等,都屬於基礎數學。基礎數學撇開了事物的具體內容,僅以純粹的數理形式來研究事物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所以表面上看起來 “無用”。但數學嚴密的邏輯性、嚴謹的精准性,對於歷來相信直覺、力求大概的國人而言,恰恰是非常寶貴、非常缺少的思維訓練。數學思維的訓練,是民族走向科學化、理性化,最終實現“人的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一個缺乏數學思維訓練的民族,往往隻能徘徊在前現代的思維狀態之中。
不要拿“實用”標尺胡亂丈量
從文明的源頭,我們就強調實用、強調現實世界。傳統士大夫的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概而言之,就是處理好世俗世界的各種事務。對西方文明也一度奉行“拿來主義”,以“是否有用”決定取舍。深陷於實用主義的泥潭,就會深陷於世俗雜務而不能自拔,忽視對真理的探索求証,忽視對人類自身和精神世界的探索開拓,難以在知識和精神上,獲得無限發展的空間。我們在頂級科學領域難有收獲,在許多學科領域創見匱乏,這與凡事都要先問“有用沒用”,能說沒一點關系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