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視點
人民網要聞部出品    本期責編:楊彩娟(實習)
郵箱:shidian#people.cn (發信時請將#改為@)
人民網要聞部出品    本期責編:楊彩娟(實習)
郵箱:shidian#people.cn (發信時請將#改為@)
第88期
2013年9月25日

楊振寧

恬淡與轟烈的科學人生

  9月22日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91歲生日。9月23日,2013年度“邵逸夫獎”頒獎典禮昨晚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作為“邵逸夫獎”評審會主席的楊振寧出席頒獎典禮並為致辭。9月24日,楊振寧教授做客人民網香港直播間與網友分享他的人生感悟。91歲的楊振寧思維敏捷思維敏捷,精神矍鑠,依然在研究,依然在暢想。[本網專訪楊振寧回放]

導讀

書香門第少年的青春歲月

1963年楊振寧在普林斯頓的辦公室1963年楊振寧在普林斯頓的辦公室

楊振寧獲得的巨大成功,決不是偶然的,無論他的青少年時代,經歷過怎樣的貧困和顛沛流離,他始終成長在一個教育條件十分優異的環境中。

母親教給他一生受用的知識

楊振寧出生於安徽合肥,父親楊武之是數學家,20世紀20年代留學美國。母親在他四歲時就教他背誦古詩,抗戰時帶著楊振寧和他的弟妹逃難。(母親)堅韌的性格對他在學術上的奮斗影響深遠。[詳細]

12歲的“少年狂”:我將來要拿諾貝爾獎

上課念書的時候,楊振寧喜歡東翻西看,一次看了艾迪頓寫的《神秘的宇宙》,那裡面講的是20世紀到那個時候為止,所發現的一些新的物理學的一些現象與理論。他頓時被激發出了極大的興趣,所以回家以后就跟父親、母親開玩笑,說將來要得諾貝爾獎金。誰也沒想到他真的應驗了12歲時的戲言,為中國人拿回了第一個諾貝爾獎。[詳細]

學士論文導師:獨選哲學博士

西南聯大物理系的教授們,可謂眾星雲集,而楊振寧在畢業這一年,卻獨獨選中美國密歇根大學哲學博士出身的吳大猷先生,做自己的學士導師。吳大猷雖是學哲學出身,可對於現代物理學的造詣,決不亞於他那幾位卡文迪許出身的同僚們。楊振寧上學的時候,就很崇拜吳大猷這位通才式的人物,拜讀過吳大猷先生那篇有關原子振動的論文,培養了他對現代物理方面的興趣,在進入大學四年級以后,他選擇了原子振動這個具有一定難度的課題,作為自己畢業論文選題。

沒有保留的奉獻,美國華僑的血淚史

單身漂洋過海的闖蕩到功成名就后的奔波,楊振寧目睹了一幕幕美國社會的悲喜劇,目睹了外國移民抑或“二等公民”在這裡的境遇。1964年春天,楊振寧加入美國籍。這距離他1945年初到美國,有19年時間。此一決定雖是幾經掙扎遲疑,但入籍之后仍然耿耿於懷,怕他父親到死不會原諒他拋鄉棄國之罪。楊振寧在美國教書多年,也育化了許多杰出的物理學家,在美國華人學界,都知悉楊先生最具長者風范,對中國學生的生活照拂,總是著力較厚。[詳細]

避談與李政道決裂原因,遺憾不能再合作

楊振寧與李政道楊振寧與李政道

楊李之爭:多年合作親如手足,一朝分手形同陌路

作為攜手捧起諾貝爾獎桂冠的首兩位中國人(1957年獲獎時兩位均為中國國籍),楊振寧與李政道本是學術上的好搭檔,然而惋惜的是為諾獎爭功的問題,但兩人最終卻反目成仇,形同陌路。日前,在談到與李政道的關系緣何漸行漸遠時,楊振寧表示很遺憾兩人沒有機會再在一起合作。他說,李政道比我年輕4歲,我們是在1946年在芝加哥最先認識的。那個以后合作得非常的成功,后來到1962年我們徹底的決裂了,這個以后又有很復雜的一些經過,不過到了今天,李政道也快90歲了,我們現在對這個比較放鬆了。將來,到底是我們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情,我想一定有人去研究。所以,也可以說是已經不是我們自己所關注的事情。[詳細]

游弋於數學物理之間的大師

楊-密耳斯規范場、宇稱不守恆定律與楊—巴克斯特方程被公認是楊振寧的工作中達到世紀水平的三項成就。在普通人眼裡,楊振寧是極富科學感覺和數學天才的天才型物理學家。他的思維長期游弋在物理和數學的交叉領域。楊振寧的三大成就都不享有獨立的發現權,他與李政道分享了宇稱不守恆的發現,與米爾斯分享了規范場理論,與巴克斯特分享了自己在統計力學中的最高成就。於是,一些人遺憾地稱楊振寧為“科學盛宴的陪客”。[詳細]

華人得獎難:追趕西方先進科學需要時間

無論是諾貝爾獎還是“東方諾貝爾獎”邵逸夫獎,多數獲獎者是西方人。面對這樣的現象,楊振寧表示,中國發展近代科學起步較晚,不太可能一下子追趕上西方人幾百年所累積的經驗和成果。近代科學起源於17世紀、18世紀的牛頓時代,而這三百多年期間,頭兩百多年,亞洲尤其是中國,根本沒有近代科學。所以,今天在前沿做得最成功的科學家,大多數人不是中國人,不是亞洲人,是很自然的事情。[詳細]

非議背后依然故我

 

在90年代末回國任清華大學教授后,楊振寧諾獎得主的光環卻似乎沒那麼耀眼,人們對於楊振寧的言論、行為存有各種議論。

回國后薪水分文不取

90年代末回國任清華大學教授后,還有很多人攻擊楊振寧每年拿了很多經費,但卻隻撈錢不做學問、不授課。然而,楊振寧在清華大學的年薪為人民幣100萬元,但他分文不取,捐給了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他還賣掉了自己在美國紐約的一處大房子,向清華捐了100萬美元。他把諾貝爾獎金的一部分,也捐給了清華。[詳細]

羅曼蒂克式的執著

“楊先生對物理的熱愛、熱忱是沒有人可以理解的。有人說他是富有羅曼蒂克的物理學家,他對物理有一種很多人看來是愛情的東西。”頂尖的實驗物理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朱經武說。2008年,86歲的楊振寧及其合作者發表了一篇冷原子方面的新論文,令同行驚訝於他的學術活力。此后至今,他已陸續發表了將近10篇論文,放在年輕學者中也屬“高產”。[詳細]

生命中的三次情感經歷

1951年楊振寧夫婦與長子楊光諾,攝於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宿舍門前1951年楊振寧夫婦與長子楊光諾,攝於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宿舍門前 楊振寧與翁帆生活照楊振寧與翁帆生活照

17歲為前途放棄初戀

楊振寧回憶西南聯大在昆明念大學時的感情經歷時說道,17歲時,數學系來了一個叫張景朝的女同學,她引人注目,很漂亮又活潑,因為她是數學系的學生,我的父親是數學系主任,所以那個時候的辦公室很簡陋,所以這些同學常常到位置選課這一類的事情到我家裡頭找我父親,所以張景朝有時候到我家裡頭來,所以我就認識了她。有一天跟我自己講張景朝沒來之前,我記得很清楚,我當時心境像一個很平的湖水,我知道她來了以后,以后幾個月波濤洶涌,使得我心裡頭很煩燥,我那天想了想,我說這個不好,這對我的前途不好,所以我就決定,說現在不是我交女朋友的時候,還是應該集中注意學習的工作。[詳細]

27歲師生一戀五十年

1944年,楊振寧在西南聯大念完六年書后,教了一年中學,教學最大的收獲就是認識了班上一個女學生,叫做杜致禮。1945年赴美留學時,楊振寧並沒有跟杜致禮談戀愛。1949年,楊振寧與杜致禮在普林斯頓惟一的一家中國餐館中不期而遇,兩人竟然都有了“過電”的感覺。1950年8月26日,楊振寧和杜致禮在紐約結婚,后生有兩子一女:長子楊光諾、次子楊光宇和女兒楊又禮。[詳細]

82歲演繹忘年戀

2004年12月24日,82歲的楊振寧教授與28歲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高級英語翻譯專業碩士研究生潮汕女子翁帆在汕頭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記處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面對這場“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蘇軾語)式的婚戀,有人祝福,也有人質疑。楊振寧形容未婚妻翁帆為“上帝恩賜的最后禮物”,並稱這樁婚姻是“給我的老靈魂,一個重回青春的歡喜”。[詳細]

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事情:身上流著中國文化的血

認同中國人的君子之風

楊振寧做客人民網香港直播間談及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時說,貫徹自己的一生有兩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是我身上流的是中國文化的血,還有一個是我對於中國做人的辦法,認為是我最喜歡的。楊振寧認為,中國傳統做人的辦法跟西方做人的辦法是不一樣的。儒家所謂君子,不管你把話是怎麼一個解釋,它所特別著重的跟西方是不一樣的。很多一流的西方物理學者都跟中國的君子之風是背道而馳的。費爾米是符合於中國所謂有君子之風的人,不是要去炫耀自己,不是要去用一種,不是最值得尊重的辦法去搶佔別人的工作或者什麼。這個特點與在楊振寧的身上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詳細]

談人生中的遺憾:基本物理學領域未盡全功

在基本物理學領域未盡全功可以說是楊振寧的一種遺憾。楊振寧認為,基本物理學最近這幾十年有了長足的進展,可是未盡全功,還有沒有解決的問題。這些領域裡頭,想要解決,到現在為止沒有解決的問題,他對以后二十年、五十年會不會能夠有大的發展也沒有很樂觀的信心。科學的發展永遠是還有問題、還有更新的問題、更難的問題,這也是科學研究必然的一個規律。[詳細]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正如楊振寧先生自己所說:“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是幫助改變了中國人自己覺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他的學術成就是世界的,更是對中國人的鼓勵,給予我們無限啟迪。

評論首頁 >> >>查看所有評論

往期回顧

prev next